近年来,獭兔养殖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饲养规模越来越大,疾病也越来越多,过去獭兔养殖户大都使用抗生素来对獭兔进行预防保健和治疗,但由于抗生素的长期滥用或超剂量使用,导致当前使用抗生素防治獭兔效果很
差或基本无效,面对疾病带来的高风险威胁,獭兔养殖户急需一种可完全替代抗生素的新型添加剂出现。哈尔滨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于2002年成功研发生产出活菌微生态制剂,其系列产品一
经推向市场立即受到广大獭兔养殖户的一致认可,实践证明其对獭兔的防治效果可完全替代甚至超过抗生素。
一、病毒性出血症
俗称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死亡高等特点,常呈暴发流行,对养兔业有巨大的威胁。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秋和冬季发生更为严重;不同年龄表现不一
,哺乳期的仔兔未见发病,幼兔2月龄以后逐渐增加对本病的易感性,青年兔和成年兔易感性最高。 防治:本病目前没有很好的办法治疗,理想的办法是免疫注射。仔兔断乳后第35~40天开始,颈部耳后皮下注射兔瘟疫苗1毫升,60日龄时加强免疫一次,免疫期4~6个月。其它獭兔每年免疫3次即可。
二、传染性鼻炎
是由巴氏杆菌、波氏杆菌等多种病原菌所致的兔子的一种以闭眼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气候多变的春秋发病率更高;所有家兔均易感,而幼兔的易感性最高;室内养兔发病率高于室外,尤其是
有害气体增多的兔舍传染性鼻炎易发。 防治措施:建立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繁殖群,是预防本病最可靠的方法。一开始建立此种兔群时,即选择无临诊症状、并经鼻腔的连续细菌检验阴性而确定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兔种,采用卫生措施,并实行经常的细菌检
查。引进新兔群要通过清除有临诊表现的病兔,按照鼻腔的细菌检验清除带菌者。本病应采用综合性防疫措施。隔离封锁的期限为20天。 三、球虫病
球虫病是对幼兔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常见体内寄生虫病。各品种家兔都易感,以断乳至3月龄的幼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成年兔对此有耐受性,但不产生免疫力,并成为长期的带虫者和传染源。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
高温高湿的夏季发病最严重。 预防措施:降低感染强度:母兔是球虫病的传染源,减少仔兔与母兔的接触机会,实行定时哺乳,对母兔笼经常清洗和消毒,对其粪便堆积发酵;仔兔哺乳前,洗擦母兔乳房,并涂抹2%的医用碘酊,均有较好效果。 药物防治:较好的药物有氯苯胍、敌菌净、磺胺类、盐霉素等,按说明添加。
四、疥癣病
是由疥螨和痒螨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病,又称“生癞”、“石灰脚”、“干爪病”等,对养兔业造成较大的威胁。 防治措施:定期检查,经常消毒,每周最少进行一次环境和带兔消毒,可以选用活菌微生态制剂“活菌济”,按1:500进行稀释喷雾或饮水,为防止受凉应激,可以使用热水将稀释液温度调到和獭兔体温大致相当。对兔群
每年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可疑病兔及时隔离和采取措施。不从患有疥癣病的兔场引种,种兔进入观察3周,确实无病后方可混群。兔舍应经常消毒,保持环境干燥,空气流通和阳光充足。 理想的药物和方法是2~2.5%的敌百虫酒精溶液涂擦患处;肌肉注射伊维菌素,按说明用量使用,或口服伊维菌素,按说明用量使用。
五、皮肤霉菌病
由须发癣菌和大小孢子霉菌引起的以脱毛、断毛和皮肤炎症为特征的传染性皮肤病。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兔体和环境卫生,经常进行消毒,每周最少进行一次环境和带兔消毒,可以选用活菌微生态制剂“活菌济”,按1:500进行稀释喷雾或饮水,为防止受凉应激,可以使用热水
将稀释液温度调到和獭兔体温大致相当。发现患兔,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 治疗可采用以下药物:大群发病时,内服灰黄霉素,每千克体重每日25毫克,连用2周;克霉唑药水或软膏,均匀涂擦患处,每天3~4次,直至痊愈;10%的水杨酸软膏、或2%的福尔马林软膏、或5~10%的硫酸铜水溶液涂
擦患处,每日2~3次,直至痊愈。 六、肠炎
以消化系统功能失调,排稀便、粘液便或血便为特征。对獭兔,特别是幼兔的危害很大。 防治措施:预防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活菌微生态制剂,可以使用“肠速康”,按0.2%的比例拌料天了,全程添加;也可使用“本草倍利康”发酵液饮水,每只每天2ml,全程添加;未断奶獭兔可以使用“冠菌道”每只每
天1-2克,每天两次,一周后重复使用一次。治疗可使用活菌微生态制剂“肠速康”,按2%比例进行拌料添加,连用3-5天。由于獭兔消化道的脆弱性,一旦出现肠炎,容易脱水和出现电解质不平衡。要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应在用药的同时,配合补液和解毒,如静脉注射葡萄糖,肌肉注射维生素C等。
活菌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作用方式主要包括:①维持肠道菌群正常化;②维持瘤胃功能正常化;③提高消化道的吸收功能;④抑制毒素的产生;⑤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⑥分解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其效
果主要表现在营养功效和疗效两大方面,包括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料肉比;促进畜禽增长,提高日增重;缩短饲养周期,提早出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畜禽的品质;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存活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