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机械加工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凡是粗饲料切断、破碎,精料籽粒及块状粉碎,压片、浸泡、制粒等都属于物理机械加工范围。
机械加工的结果,有利于提高饲料消化率,增加适口性,提高FI。但反刍动物粗料,猪禽精料不宜过细。
2.发酵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不管是精料发酵或是粗料发酵,都是企图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发酵过程,有不利的一方面,也有有利的一方面。
1).有利方面:提高粗料消化率,特别是增加粗纤维的消化利用率;增加某些饲料中原来没有的营养素,如Vit,酶,蛋白质等。增加适口性,促进动物采食量。
2).不利方面:原有成分损失必不可免,特别是一些可溶性糖类和一些高质量蛋白被细菌消耗掉;发酵处理不当, 可能造成全部饲料浪费,或显著降低营养价值。
实践中应全衡发酵加工得失平衡和经济效益而决定是否采用。
3.籽粒饲料发芽处理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种子发芽过程,淀粉变成单糖;蛋白质变成AA或简单的肽类;脂肪分解成脂肪酸;Vit含量增加,特别是B族和Vc,大大提高适口性和动物采食量,但是由于发芽过程使营养损失25%以上,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4.化学处理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化学处理主要是为了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如粗饲料利用中,用酸碱处理,提高碳水化合物利用率,但此处理比较费时、费力,实际应用很不方便,还有待探索研究。
饲料中添加螯合剂可提高矿物质微量元素利用率,也属于此范畴。如饲料中加EDTA,提高 Zn、P利用率已有实验证明。化学处理也包括在饲料中加抗氧化剂、防腐剂,青贮料用酸碱调整PH值等。
5.热处理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影响
热处理对饲料有不同影响。饲料中淀粉经热处理会发生糊化或膨化。大麦淀粉在58~64℃温度条件下,高梁淀粉在67~77℃的温度下即可膨化。膨化淀粉可增加反刍动物瘤胃中总淀粉的消化比例,膨化淀粉可加快单胃动物的消化速度,但不提高消化率。
饲料中蛋白质经过热处理对反刍动物影响甚小。对单胃动物影响较大,主要是热处理损害赖氨酸,含硫氨酸和色氨酸。如猪日粮因制粒过程受热可使赖氨酸含量降低6~8%,使其生物学价值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若赖氨酸是日粮的第一限制性因素,则BV可能下降更多。
热处理也影响饲料中的一些维生素,特别是VA、VD、B1、泛酸、叶酸,最容易受到损害,损害最严重的是Vc。
1).适宜热处理:
适宜炒、蒸煮、热暴膨化等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如豆类适宜热处理,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一些块根类饲料如洋芋、红苕适宜热处理,能提高蛋白质和淀粉利用率。
热处理也可以除去饲料中有害微生物。
2).过热处理
过热处理,严重损害饲料营养价值,特别是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温度高于100℃,胱氨酸开始分解。温度高于115~145℃含硫氨基酸则变成挥发性含硫化合物跑掉,如硫化氢、甲基硫醇、二甲基硫化物、二甲基二硫化合物。加热到130℃,时间持续18小时,赖氨酸,含硫氨基酸受到显著损害,特别是赖氨酸损害程度更严重,含硫氨基酸也变成磺基丙氨酸,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饲料加热到200~300℃,时间持续8分钟,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碱性氨基酸、β-羟基氨基酸比酸性氨基酸更容易受到破坏。
多数氨基酸在100~145°范围内,时间在30分钟左右,对蛋白质饲料营养价值没有明显影响。
蛋白质损害的实质:是因蛋白分子内部或分子之间发生结构上变化,影响消化酶的消化,降低营养价值,如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与OH-AA形成脂键结合,二羟基AA与胱氨酸形成硫脂键结合;赖氨酸的氨基与天门氨酸和谷氨酸形成分子内、外键结合。
根据近年研究,豆类蛋白不用热处理,添加合成氨基酸有与加热处理一样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