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蹄病是猪的主要蹄部疾病之一,以蹄裂、局部疼痛、卧地少动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在4%-5%左右,轻则影响猪只进食,重则被淘汰。初冬季节,天气逐渐严冷,空气干燥,一些规模猪场所饲养的猪只很轻易发生本病,必须认真加以防治。10-12月和次年1月,以12月最为严重。发病猪只多为待配或初配的后备公、母猪,用水泥、方砖展设地面的现代猪舍饲养的猪只本病的发病率也较高。猪只主要发生蹄裂,同时伴有局部疼痛,起卧不便,并因卧地少动可继发肌肉风湿;发病期较长者可磨破皮肤,轻易形成局部脓肿。轻者影响配种或孕期正常活动,重者可因渐进性消瘦而被淘汰或死亡。
一、发病原因
1、品种和年龄
猪蹄属于外形性状,不同品种蹄的强健程度不同,一般来说中国猪种优于国外引进的瘦肉型品种。肢蹄纤细的猪最易患此病;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种更易得。尤其在上世纪80年代后引进的丹麦长白猪,肢蹄细弱,若饲养在水泥或砖地面的猪圈里,由于磨损同易患蹄病。对于杜、长、大三个品种比较,以长白猪蹄部最弱,大白猪次之,杜洛克猪最强。在蹄部逐渐生长形成的同时,蹄部所承受的压力也在迅速加大,由于后备母猪和青年妊娠母猪蹄壳薄嫩,加上其他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裂蹄。
2、气候
每年秋冬季节,养猪场裂蹄病比例明显增大,主要是由于气候影响。进入秋冬季,天气由暖转凉,由于猪体的适应性调节,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脂类物质分泌减少,蹄壳变硬变脆,易出现裂缝,形成蹄病。
3、生产环境
(1)地面的粗糙程度
现在各个集约化养猪场基本上采用水泥地面或砖地面。为防止地面过滑,在初建时会将地面用竹扫顺坡拉毛,在生产中有些猪场地板(特别是新场地)由于选材或经验不足太过粗糙,加上周围食槽、栏杆、隔墙的锐利部分未磨平,容易磨损和刮伤蹄部。
(2)地面的倾斜角度
有些猪场在地面初建时,为了冲洗方便,地面坡度太大,一般来说,地面适宜坡度为3%-5%,由于坡度过大,造成母猪四肢、腱、韧带负重不匀,尤其加大了对后蹄的压迫。
(3)潮湿的地面
养猪场为了保持猪舍卫生和降温,尤其在南方的夏季,会一天几次冲洗猪栏,这样地面过度潮湿,猪蹄长久泡在水中,蹄壳变软,耐压强度大大降低,加上潮湿的地面太滑,蹄部被损伤的机会增大。
(4)猪舍的开放程度 在南方由于气候温暖湿润,较多采用半开放,甚至全开放设计。而在北方应采用全封闭猪舍,但有许多猪场猪舍简陋,开放程度高,这样冬季由于风大保暖差,寒冷干燥的环境使蹄壳角质变脆易裂。
5、消毒药使用不当
为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现代规模化养猪场都十分重视防疫消毒工作。一般在猪场不会用强碱、强酸、强氧化性消毒药直接带猪消毒,但在空栏消毒中,由于栏舍紧张或其它原因,往往对消毒过的栏舍清洗不够,加上未完全干燥就转入了母猪,由于猪蹄壳中含有像硫酸盐类的无机物,地面残留的消毒液容易腐蚀蹄壳,致使蹄壳受损。
6、疾病的影响
一些疾病以对蹄部的损伤为特征。
(1)口蹄疫
口蹄疫是养猪生产中最重点防疫的传染病之一,虽然,各个猪场均常规化注射疫苗免疫,但口蹄疫病毒血清多型易变;不同血清型间无交互免疫性,因此,还是有可能感染。口蹄疫主要引起口部、蹄部各部分水泡和溃疡,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有些亚临床症状的会形成蹄内部不明显的损伤,一段时间后,形成蹄病。
(2)水泡性疾病
猪水泡性疾病包括水泡性口炎、水泡疹、水泡病,它们都会引起猪蹄部肿胀出现水泡,严重时蹄壳脱落。有一些表面症状不明显的亚临床症状,也同样会对蹄部形成损伤,引起蹄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