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发病机理
肉鸡腹水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理是由于肉鸡生长过快,心肺功能不能很好满足和适应快速增长的肌肉对血氧的需要所致。由于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心肺功能不全,循环障碍,血中液体随着血压升高,从血管中渗出,积存在愎腔,形成腹水。
二 临床特征
急性病鸡可突然死亡。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病鸡生长迟缓,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冠和肉髯发绀或苍白皱缩,呼吸急促,体温正常,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腹部膨满下垂,腹部皮肤变薄发亮,行动蹒跚如鸭步,有的站立困难,嗜睡、蹲伏;严重的表现行动不便,常以腹部着地,状如企鹅。腹部触诊有明显波动感,针刺腹腔,流出淡黄色腹水。病鸡多数在出现腹水后的1-3天内死亡,死亡率一般在10%~30%,高的可达50%以上。
三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春、秋、冬季等季节应处理好鸡舍保温与通风的矛盾。做到既能保证鸡舍温度,又要使舍内空气保持新鲜,这是防止腹水发生重要环节。搞好卫生,勤换干燥无污染的松软垫草,定时清粪、消毒和通风换气,排出氨等有害气体,可预防腹水的发生。
2完善免疫程序
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预防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支、新城疫等病的发生,冬春季节尽量不使用活毒疫苗,以免对肺组织造成严重损伤。
3饲喂平衡饲料
料中磷水平不可过低(>O.O5%),食盐的含量不要超过O.5%,Na+水平应控制在2000 mg/kg以下,饮水中Na+含量宜在1 200 mg/L以下,否则易引起腹水综合征。在日粮中适量添加NaHco3代替Nacl作为钠源。可在饲料中按O.5g/kg的比例添加Vc,以提高鸡的抗病、抗应激能力。
4严格防疫制度
执行严格的防疫制度,预防肉鸡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治疗时适当辅以解毒利尿药如肾肿解毒药和多维电解质,以维持电解质平衡,减少钠潴留,并适当限制饮水。
四 综合防治对策
1改善环境
降低温度,调整饲养密变。在饲养肉鸡的不同阶段所需温度的基础上降低1~2度,避免肉鸡代谢器官在高温下超负荷工作而造成功能失调。适当减小饲养密度,特别是中后期,做到每周一次分群。尤其是在夏季,肉鸡到4周龄时,每平方米应控制在15只以内。
2限制饲养
包括限质法和限量法两种。限质法是限制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的含量。一般可在3周龄以内饲喂质量较低的粉状料,3周龄后逐步换成颗粒料,不少养殖户采用此法后腹水综合征的发病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了。限量法是在喂颗粒料及高营养料时,在3周内限制采食量来控制生长速度,也可减少发病。
3合理配料
饲料中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要符合要求,尤其是下列成分要充足,硒为每吨饲料加O.05克,维生素E每吨饲料加4万国际单位,维生素c每吨饲料加500克,氯化胆碱每吨饲料加1000~2000克。
4科学用药
肉鸡每次用药,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饲喂,不要盲目加大药物的用量,防止药物中毒对肝脏和肾脏造成危害而造成腹水。在肉鸡饲料中添加500mg/kg维生素c或40 mg/kg辅酶Q9均能有效地降低肉鸡腹水的发生率。
5定期驱散鸡群
每1.5~2小时定期到鸡舍检查,促进肉鸡运动,加快消化吸收。对于肉鸡有扎堆现象的及时驱散开,防止因堆集影响散热。
6腹腔抽水
对已发生腹水的病鸡,应用注射器抽出肉鸡腹腔中的腹水,以减轻腹水对心、旰、肾的不良影响。抽水时应注意对器械和肉鸡腹部的消毒,做到无菌操作。
7药物防治
长期或过量使用磺胺类或呋喃类药物等,其残毒可影响心、肝、肾功能,导致腹水发生,因此在生产中应尽量减少使用上述药物。口服利尿类药物对症治疗或皮下注射0.1%亚硒酸钠溶液lmL 1~2次对治疗腹水有良好的效果。运用中兽医学辨证施治理论,以利尿除湿、活血化淤组方原则研制的中草药方剂对防治腹水有良好的效果,如肉鸡腹水净、腹水消等。在肉鸡饲料中加中药柴胡、龙胆、泽泻、车前草、木通等具有解热、疏肝渗湿利水的药物,对防治肉鸡腹水有一定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