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蓝耳疫苗的免疫期,养殖户该选择适合流行趋势的变异株疫苗还是经典株疫苗?鉴于蓝耳病毒的高变异性,疫苗研发的速度赶不上变异的脚步;不管选择哪种型号的变异株疫苗,很可能都与本场的流行性毒株不一致;同时考虑到蓝耳疫苗的交叉保护性,专家建议养殖户以“不变”应万变:不要随便更改场中使用的蓝耳疫苗。
养殖户没必要关心病毒变异
在谈“蓝”色变的今天,在养殖户选择蓝耳疫苗时,究竟有无必要关注病毒变异的问题?
“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兽医总监去山里问一位禅师,蓝耳病毒变异了怎么办?禅师指了指树上一只鸟,兽医总监笑了。禅师的意思是:蓝耳病毒变异是常事,不变才不正常。‘变异说’是商家炒作的手段而已,变异关你兽医总监‘鸟事’。”农业部种猪质量检测中心(广州)检测室主任樊福好告诉记者,现在兽医学中最可怕的事就是,动不动就“变异”。过去为什么不说变异呢?因为以前没有检测手段,现在的兽医有了基因测序这个“雕虫小技”就喜欢耸人听闻,把责任推卸给了病原的变异。
广东省动物防疫监督总所高级兽医师任裕其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养殖场如想知道场内的蓝耳毒株是否变异,必须做基因序列分析,但这个是劳民伤财的事情。“这种基因比对,是纵向对比才有意义,而非横向对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但最后就是知道了基因序列又如何?终究还是要回归到解决方案上,并且知道了基因序列并不代表找到了发病源头。”任裕其认为,养殖户没有必要去搞清楚病毒是否变异,目前没有哪一个毒株疫苗能否完全符合生产中的流行毒株。“无论变异与否,对养殖户而言,做好生物安全,选择高效稳定的疫苗是关键。”任裕其说。
而养殖户作基因比对序列的做法,樊福好也认为是白做功。“病毒变异的研究从学术上有意义,对生产来说没必要。免疫学上遵循的是病毒同源性越高,保护率越强,这是理论,但所有的RNA病毒时时刻刻在变化之中。我们不可能永远被动下去。最为可怕的事是,有些养殖场竟然去给病原测序,花了很多钱不说,却根本不能解决问题。”樊福好认为,病毒变异是学术上的问题,应该留给专家去研究与讨论,养殖场还是做好自己的生产与疾病防控即可,没必要白费功夫。
疫苗研发速度远赶不上病毒变异脚步
事实上,蓝耳病疫苗产品的研发与完善从未间断,那么有没有完全符合临床流行性毒株的疫苗呢?任裕其给出了否定答案:“没有哪一个疫苗能够完全符合。”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蔡雪辉介绍,PRRSV具有广泛的抗原变异能力,这种变异性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在2010年已经在我国个别地区分离到更新的变异毒株。
实际上,疫苗的研发速度远远赶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冯力告诉农财宝典记者,任何一种生物制品从研发到取得批准文号,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少则5年,多则数十年。“实验室研究-临床试验申请-临床试验-规程申报-初审-规范性修改-质量标准确认-复核试验-新 兽药证书”,据冯力介绍,生物制品的申报,除分离到病毒外,需要经过以上9大步骤,国家对生物制品的监控是非常严格的,想要取得弱毒疫苗的批准文号,需要经过很漫长的时间。
从生物制品的申报规则分析,商品化的疫苗,不可能是使用当下分离得到的病毒作为种毒而生产。所以,任裕其建议养殖户,以其将精力放在病毒变异与否,倒不如关注疫苗产品品质。“对蓝耳疫苗而言,并非抗原含量越高保护率就越好。因为蓝耳的免疫机理非常复杂,需要在一个平衡点。”据任裕其介绍,蓝耳疫苗最主要的是稳定。
而对疫苗的保护率问题,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姜平却认为,并非同源性越高,交叉保护率就越强。“目前蓝耳病毒阳性场比例很高,但并非所有的阳性场都会发病。市场中的蓝耳病毒疫苗比较多,但效果显着的较少,普遍存在免疫保护空白期以及交叉保护率低、种毒不稳定等缺点。虽然疫苗存在这些缺点,但疫苗免疫仍然是我国防控蓝耳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并可预见在未来的3-5年,弱毒疫苗仍会在防控蓝耳病方面占主导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