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法氏囊炎病的流行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快,感染率和发病率高,有明显的死亡高峰。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天~3天,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亚临床感染)。
典型感染多见于新疫区和高度易感鸡群,常呈急性暴发。在发病前出现采食量突然上升,而且异常的多,一般养殖户往往认为是种好现象,而忽视了对鸡群的观察和管理,大约2天后,采食量下降。
病初可见个别鸡突然发病,精神不振,1天~2天内可波及全群,病鸡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蓬松,翅下垂,闭目打盹,有些病鸡自啄泄殖腔;很快出现腹泻,排出白色稀粪或蛋清样稀粪,内含有细石灰渣样物,干涸后呈石灰样,肛门周围羽毛污染严重;畏寒、挤堆,严重者垂头、伏地,严重脱水,极度虚弱,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后期体温下降。发病后1天~2天病鸡死亡率明显增多且呈直线上升,5天~7天达到死亡高峰,其后迅速下降和恢复,呈尖峰式的死亡曲线和迅速平息的特点,病程约1周。如果鸡群死亡数量再次增多,往往预示着出现继发感染,病程可达半月之久。
非典型感染主要见于老疫区和有一定免疫力的鸡群,常常是由于感染低毒力的IBDV变异毒株而引起的。一般出现啄自己的泄殖腔现象,有时伴有轻微呼吸道症状,往往不被养殖户注意,直到出现个别鸡只下痢,排浅白色或淡绿色稀粪,腹泻物中常含有尿酸盐,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污染或沾有泥土,呈现出精神不振时才开始注意,已经为时已晚。无论哪种情况都是感染率高,5天~7天死亡达到高峰,以后开始下降。病程一般为5天~7天,长的可达21天。该病型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少数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轻度腹泻,死亡率一般在3%以下。但病程和鸡群的整个流行期都较长,并可在一个鸡群中反复发生。
该病型主要引起免疫抑制,感染鸡群对其他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甚微或根本无效,鸡群对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支原体病以及大肠杆菌病等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剖检症状
死于法氏囊病感染的鸡呈现脱水,脚肌发暗,股部和胸肌常有出血斑点,肠道内黏液增加,肾脏肿大、苍白,小叶灰白色,有尿酸盐沉积。
急性型往往引起法氏囊严重出血、淤血,呈“紫葡萄样”外观。受感染的法氏囊常有坏死灶,有时在内膜表面有点状出血或淤血性出血,偶尔见弥漫性出血。脾脏可能轻度肿大,表面有弥散性灰白小点坏死灶。偶尔在前胃和肌胃的结合部黏膜有出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