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眼炎是马、骡、驴特有的非化脓性全眼球的炎症。其特点是:开始常突然发作,以后呈周期性反复发作,最后失明。一般认为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当驴圈低洼潮湿、环境卫生不良、饮水不足或饲料霉败等,都有可能诱发本病。本病多呈散发性,有时也可在一个地区或一个驴群中呈流行性发生。病初呈现虹膜、睫状体及络膜炎,后期可波及全眼球。
[症状]
本病在临床上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期和再发期。
(1) 急性发作期(急性炎症期) 突然发病,怕光,流泪,眼睑肿胀,角膜周围充血。经过1~2天后,虹膜发生纤维素性炎症,在虹膜上被覆淡黄色或红褐色的纤维素薄膜,虹膜无光泽,纹理不清。在眼前房底出现灰白色或褐色絮状渗出物,眼房液混浊,瞳孔缩小,感光迟钝。经过3~4天后,角膜从周围开始发生混浊,逐渐波及全角膜面,由巩膜缘新生血管,并向角膜中央呈放射状伸展。5~6天后,角膜完全混浊。上述症状,通常于发病后1周左右达到极点,以后逐渐减轻,角膜恢复透明,眼房内渗出物大部被吸收。急性发作期,一般为2~3周,有的可达一个半月之久。
(2) 慢性期(间歇期) 由急性期转来。有时外观不见异常变化,但其病理过程并未完全终止,若用检眼镜检查眼内部,多数病例可看到虹膜粘连、撕裂,瞳孔边缘不整;晶状体常常附有大小不等虹膜色素斑点;玻璃体内有时可见到絮状或线状混浊;视网膜部分剥脱,视神经乳头往往萎缩,视力减退。慢性期的时间长短不定,1—2周,数月甚至1年以上,多数病例经1~6个月即再发。
(3) 再发期 经过一个间歇期后,突然又呈现上述急性炎症期的症状,眼内病变一次比一次增重,经反复多次发作以后,晶状体完全混浊(白内障)或脱位,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剥脱,最终,眼球萎缩而失明。
[治疗]
(1) 促进渗出的吸收 在急性炎症期,可用生理盐水和3%硼酸液温敷,每日3~4次,每次30分钟。或用0.596醋酸可的松点眼,每日2~3次。
(2) 防止虹膜粘连 可用2%阿托品液点眼,每日4次,每次5~8滴。瞳孔扩大后,为了维持瞳孔扩张,改用0.5%硫酸阿托品液点眼。同时肌肉注射链霉素,每日2次,每次2~ 5克 ,连用7~10天。
(3) 眼神经封闭疗法 从眼窝后缘向面嵴延长线作一垂线,其交叉点即为注射部位。注射时,用长10厘米左右的针头,避开皮下的面横动脉,垂直刺人皮肤,直达眼底,深约7~8厘米,缓慢注射0.5%普鲁卡因液15~20毫升,加入链霉素50~100单位,每周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