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7岁的许云看起来格外有精神头。从1975年到现在,许云已经在奶牛养殖行业里“摸爬滚打”了38年,这个深谙行业发展趋势、熟知行业运行规律、曾经创建中国第一奶站、曾任澳亚国际牧场第一任董事长的老养牛人,在其晚年还想继续为奶牛养殖行业做些有益的事情,他有一个新心愿:通过组建成立北方联牛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小型牧场开创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中小型牧场将会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随着国内奶牛养殖规模化速度的加快,新建大型牧场、乳品企业自建牧场的声音此起彼伏,据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新建大型牧场、乳品企业自建牧场的比重约占整个奶牛养殖行业的20%。但在大型牧场、乳品企业自建牧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之时,其弊端也日益凸显。据许云分析:大型万头牧场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土地资源的匮乏、农作物资源的匮乏、饲料采购半径的增加、环境污染的威胁、高费用的粪污处理等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型牧场的成本,乳品企业自建牧场究竟能走多远也还是个未知数。目前,中小型牧场以其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污染少,粪污处理费用低等优势凸显出来,他们每年给乳品企业提供牛奶的比重大概是50%。而剩下30%的比重是个体养殖,但这30%会逐渐消亡,被中小型牧场、大型牧场、包括乳品企业的自建牧场所代替,最终也就剩下百分之几。如此看来,今后还是中小型牧场会支撑着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小型牧场道路任重而道远。但中小型牧场也面临着技术匮乏、饲养成本高、单产水平低等发展难题,如何破解此类难题已成为我国奶牛养殖行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建立意欲突破中小型牧场生存困境的新模式
熟悉奶牛养殖行业的许云对于现今我国牧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看得更加透彻、清晰。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头奶牛每天产23公斤原奶是牧场的边际效益,高于23公斤赚钱,低于23公斤赔钱,如果是超过5000头奶牛的牧场,边际效益应该超过25公斤,也就是说规模越大,牧场提高效益的压力会越大。现在中国奶牛的平均单产是5吨多一点,按305天的泌乳期计算,每头奶牛每天产奶量为17——18公斤,牧场奶牛的产奶量相对高一些,每头奶牛每天产奶20公斤上下,这样看来,现在牧场盈利的空间十分有限,很可能是赔钱。
不仅如此,在现今的奶牛养殖行业里,很多养牛人并不是养牛的内行,这就造成了技术匮乏,导致了养牛养殖效益低下,而效益低下又会致使管理欠佳,管理欠佳奶牛就很难养好……最终陷入恶性循环;在奶牛饲料方面,奶牛吃的是我们认为它应该吃的东西,而不一定是它真正需要吃的东西,这就很难达到营养平衡;另外,中小牧场在建设初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规范做法也造成了资源、人员等方面的浪费……这些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牧场的效益。
中国未来奶业的发展之路该怎么走是许云这几年一直都在思索的问题。“从来没有救世主,要拯救,就得靠我们自己”。如何突破牧场发展困境、拯救自己,许云想到了把中小牧场联合起来。许云分析说:“我们可以从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一些奶业发达国家的发展中汲取一些对中国奶业发展有益的想法和思路。美国的奶农合作社从1907年成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奶农合作社不但包括广大的奶牛养殖者,同时还包括:牧草种植公司、奶牛育种公司、奶牛服务咨询公司、科研机构、牧业机械等一些相关行业,奶农合作社把这些相关的行业都整合在一起,每个组织都在为满足牧场需求、提高牧场效益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而中国的奶业目前是“一盘散沙”,并没有真正能把养殖者和养殖产业链上其他环节整合起来的组织。”
就如同一盘盘的散沙,单个看毫无意义,只有用心雕琢让‘一盘散沙’变成一座非常美丽的沙雕作品才会让人赏心悦目一样,许云想把单个的中小牧场整合起来,建成北方联牛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构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为牧场股东提供技术咨询、牧场管理、人员培训、奶牛营养的研制与开发、奶牛食品供应、疫病防治服务,给牧场提供相互学习、资源共享的平台,提高其饲养管理技术水平,提高奶牛单产,增加牧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管理、增加盈利
高成本、低产出一直是目前困扰中小型牧场的一大难题。如何降低牧场经营成本,提高牧场盈利空间是许云必须要突破的问题。据了解,在奶牛的生产成本中,饲料成本占70%——80%,水电费、人员工资、燃料动力等其它所有费用合起来占总生产成本的24%左右,而饲料成本中最高的一项是精饲料成本,它大概占饲料总成本的60%。受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玉米、豆粕、棉粕等也跟着涨价,饲料成本的高涨给牧场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降低成本,缓解牧场经营压力方面,许云首先想到的是在精饲料方面做文章。他分析说:“精饲料的价格是由采购成本、制造成本以及营销成本构成。从采购成本来看,采购量小,采购价格必然会高;采购量大,采购价格就会降低。从制造成本来看,人员工资、折旧费、水电费、燃油费这块儿可节约的成本的空间并不大。而从营销成本来看,饲料厂的营销成本大概占到他们销售额的10%——15%,高额营销费用中除了饲料厂自身的宣传、广告、每年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之外,很大一部分费用存在于饲料厂与牧场销售环节的经销商。既然我们无法改变饲料的市场价格,那不防通过采购量的增加和减少中间环节来节约成本。”
许云他们开始建自己的饲料厂。许云说:“自己采购,由于渠道相同,随着加入公司的牧场主数量的增加,大批量的采购使采购成本与大型饲料厂几近相同。而由于自己的饲料厂生产饲料是根据每个牧场的计划提供的,不存在经销商,也不需要销售人员,营销方面的成本可以节约下来,再加上自己建饲料厂可以有效缩短销售半径,其成本又会有所下降。而且饲料厂根据每个牧场不同的粗饲料,精饲料的配方也不一样(配方由公司聘请的营养专家去做),这就使自己建饲料厂生产的饲料的效果要远远高于从市场上购进的饲料,因为自建饲料厂与牧场主的利益机制发生了变化,饲料厂是牧场主们共同建立,从各牧场实际需求出发生产饲料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奶牛营养,提高牧场盈利,利益机制变了以后,动力点就变了,效果自然就不一样了。”
在奶牛养殖行业里,由于缺乏养牛人才导致的技术匮乏、管理欠佳、养殖效益低下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从公司建立之初,许云就开始着手改善这一现状,目前已聘请业内最知名专家(高级兽医专家肖定汉,反刍动物营养专家、大学教授莫放,奶牛养殖、牧场管理专家乔绿等),从疾病控制、动物营养、饲养管理等各个方面对牧场进行点对点培训。与之前教授在会议室里讲,牧场主在很短的时间内提问的培训方式不同,许云所采取的培训方式是:每个月都要把各方面的专家集中到两个特定的牧场,把“北方联牛”范围内的牧场主都召集到这些牧场,专家根据这个牧场日常的经营管理状况,现场做培训、示范,从疾病控制、动物营养、饲养管理等各个方面解决牧场存在的问题。同时,营养专家还会根据奶牛产量,脂肪、蛋白质、干物质指标进行饲料配比,根据这个牧场周边的粗饲料的具体状况,制定特别精确的营养配方。而且,牧场主不仅可以在网络上与专家进行交流,牧场主之间也可以不时的进行交流,建立起一个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平台。
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牧场盈利空间,为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通过从外部聘请专家,从内部进行相互交流,沟通,从专家的泛泛指导变为精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克服了小牧场请不起专家,就是请起也是偶尔为之的困难,对于提高牧场经营管理水平十分有益…… 这些都为公司牧场多产奶、产好奶做了很好的铺垫。
38年情系乳业不变的是责任
6岁就随家去了大黑河奶牛场,7岁就跟着父亲放牛,从小就在大黑河奶牛场成长起来的许云对奶牛养殖有着格外深厚的感情。1975年许云到大黑河奶牛场参加工作,从技术员到车间主任、牧场副场长、场长,他一干就是20年,见证了大黑河奶牛场的兴衰没落。
1995年4月,许云就职于伊利公司奶源事业部,任奶源基地建设处处长,主要设计了农村奶站的收奶模式,使原奶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说起建第一个奶站时的情景,许云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是1995年,最早建的奶站分别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旭泥板村和什不斜气村。这两个奶站十分简易,是借用过去这两个村里原来两个旧奶牛养殖场的厂房,稍加改造,安个制冷罐,安个锅炉,几个挤奶的工作人员,连地面都没有硬化(冬天没办法硬化),就这么简单做成了。‘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统一收购,统一服务’这是过去每个奶站上面都写的一句话。当时建奶站的时候也很艰难,我也经常能听到很多奶牛养殖者反对的声音,特别是建奶站时正赶上冬天的一个‘风雪之夜’,要使奶牛上站挤奶,奶牛养殖者必须要将奶牛从家里拉到奶站,但奶牛挤奶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远的距离,怎么拉也拉不动,奶牛养殖者冒着风雪,边牵边骂,最终硬是将牛牵到了奶站。但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行,奶牛养殖者突然就理解了,原来被奶贩子欺负的没活头,自从有了奶站之后,只要‘守规矩’,他们是不受气的,地位由此提高。特别是当有了蒙牛的奶站之后,奶牛养殖户有选择了,既可以去伊利,又可以去蒙牛,可以说奶牛养殖户在那时候真正的‘扬眉吐气’了。从奶牛养殖户的认知到认可,经历了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1999年10月,许云就职于蒙牛公司奶源管理中心,任公司总经理。2005年,他参与建设了澳亚国际牧场,任澳亚国际牧场第一任董事长。38年行业的“摸爬滚打”带给许云的不仅是行业的深厚积累,更是改变中国奶牛养殖业现状的热切期盼。如今,许云又要通过“联牛”的方式,为中小型牧场开创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有许多人这样问许云:“老许你弄个公司也不赚钱,你图啥呢?”许云坦然一笑:“我在这个行业搞了一辈子,我不想看到这些中小型牧场由于自身方面的管理原因导致效益不佳而倒闭,从而使这块儿的资源损失浪费。”对许云来说,这是一个老养牛人对奶牛养殖行业的责任。
“成功了是英雄,不成功是先驱”
对于未来牧场的健康发展之路,一向乐观、自信的许云却显得有些担忧:“这是一条非常坎坷的路,并不是坦途,需要奶牛养殖业各方去改变思想观念。牧场主应该站在乳品企业的角度去考虑,乳品企业打拼市场也不容易,卖出每一包牛奶不容易,我们要保证奶源质量为企业为销售者负责,而乳品企业也要理解奶牛养殖者的艰辛和困难,尽力去帮助他们,给他们一个公平合理透明的奶价,使他们的日子好过一点;随着越来越多这样公司的成立,奶农组织的分量会越来越大,乳品企业也应该改变思想观念:乳品企业与牧场本身就是一种供需的买卖关系,既非对立,也非依附,这种“联合”平台的成立能帮助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促进其关系的和谐,这样对双方、对行业的发展都有利;而奶牛养殖者的观念也应改变,只有融入了大的平台才能把事情做大。
“成功了是英雄,不成功是先驱。在自己认准的这条道路上,会有很多人倒下,最终登顶的人是幸运的,但是没有先驱,就没有登顶成功的人。我们现在离登顶还有很远的距离,前面道路还很危险,还很崎岖,有幸的话我在余生还能看到全国有若干个这样的组织涌现,若干个组织再形成一个大的组织,把奶牛育种、设备加工等行业组织全加入进去,共同为奶牛养殖行业服务。”许云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