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普通创业者相比,广州博创机械有限公司总裁朱康建的创业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他并没有去利用这个优势——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他从无锡轻工业学院刚刚毕业的时候,他的母亲经营的纺织品公司和舅舅经营的房地产公司已在江浙一带颇有名气,家族中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可朱康建并没有直接进入家族去接班,更没有从家族拿出一笔资金自行创业。他选择了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注塑机行业,进入一流的企业去打工,以积累经验和人脉,希望有朝一日,能在这个行业里开辟出一片全新的天地。作为这个专业的大学生,他深知国内机械行业与发达国家相关产业的差距,他希望将来有一天,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内这个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竟然整整积蓄了18年力量。2003年初,当他感到羽翼丰满的时候,便辞去香港振雄集团的总经理职务,在广州创办了博创机械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短短3年时间,博创就迅速崛起,傲视群雄。2005年,企业的营业额已超过3亿元人民币,博创的产品品牌,也进入国内知名注塑机品牌的行列。
大学毕业后,朱康建最早的工作单位是一家国营企业,在这里工作的几年中,他做过技术,做过销售,后来又被提升到管理职位,由于优秀的工作能力和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他深受企业高层的赏识,被委派到香港深造。毕业后,受振雄集团的高薪相邀而加盟。在振雄工作的几年中,朱康建经历过“筹建一个工厂、挽救一个工厂,以及将一个企业从小做大”等诸多过程,做一个企业可能遇到的所有挫折和困难,他几乎都经历了。无论做任何事情,他都尽职尽责,“甚至比后来做自己的企业还要用心”,这使他获得了不少历炼的机会,也使他得到了员工的支持和朋友的青睐。
作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朱康建没少接到猎头伸过来的橄榄枝,但他始终没有动过跳槽的念头,他在这家企业踏踏实实地学习和工作,默默地积蓄着自己的力量,从没有忘记过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磨刀不误砍柴功。18年的积累,使朱康建对这个行业有了优秀的洞察力,有了丰富的人脉资源,也有了深厚的专业底蕴,这使他在创业伊始,就站在了很高的起点。
2002年,他的家族开始在广州进行商业扩张,朱康建也感觉到“自己创业的机会成熟了”。次年年初,他收购了广州的一家国有企业,对其厂房和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并在研发、品牌、市场、资金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的发展战略。听说朱康建要创业,他以前的同事有500多人来找他,希望能跟他走,他从中挑选了200多名,组建了自己最初的创业团队。
“我不想通过低价仿制等手段去赚钱,做一个行业的破坏者,博创要扮演在注塑机行业里的创新者,树立自己行业领导者的地位,用优秀的技术能力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朱康建把目光盯在了沿海发达地区和海外市场,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个引导行业潮流的企业,敢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竞争的企业,他希望自己的产品在科技含量和品牌含量上超越竞争对手,提升中国在注塑机方面的制造水平。
在企业的产品还没有制造出来的时候,朱康建就花了1000万元,在全国建立了17个4S店,并从香港聘请了行业的顶级人才策划海外销售,从日本和台湾聘请了优秀的管理顾问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出谋划策。这使博创运作之初,就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组织机构,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规范和操作流程。朱康建还投资将近300万元,建立了销售用的CIM系统。 “没有信息高速公路,就没有未来企业高速稳定的发展。我们要将传统的制造工业变成现代化的工业”,朱康建说。博创的注塑机定位高端,企业创立当年,就自主开发出了BTV系列注塑机,实现销售收入7000多万元。 “很多企业认为产品是创造出来的,是研发出来的,是工程师的成果,我不否认。但我认为创造力和研发来自市场需求,来自竞争的压力,来自客户对产品的渴望,我们的研发完全取决于中国、世界未来的需求。”朱康建说,“中国人做的注塑机比德国的差5倍,我有理由为之而奋斗。我要创办一个与国际产品接轨的博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