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猪原产于丹麦,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猪种。我国1964年开始从瑞典第一批引进,长白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等特点,而且母猪产仔较多,奶水较足,断奶窝重较高,经过近四十年的驯化饲养,适应性有所提高,分布范围遍及全国。但其体质较弱,抗逆性差,易发生繁殖障碍及裂蹄。在饲养条件较好的地区以长白猪做为杂交改良第一父本,与地方猪种和培育猪种杂交,效果较好。目前在我国长白猪有英系、法系、比利时系、新丹系等品系。在现有的长白猪各系中,法系、新丹系的杂交后代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比利时系后代体型较好,瘦肉率高。
由于长白猪在世界的分布广泛,各国家根据各自的需要开展选育,在总体保留长白猪特点的同时,又各具一定特色,我国通常就按照引种国别,分别将其冠名为××系长白猪,如丹系长白猪、法系长白猪、瑞系长白猪、美系长白猪、加(加拿大)系长白猪、台系长白猪等。其实这种命名法也不尽科学,尽管来自同一国家,但是来自不同的育种公司(场),在体质外貌、生产性能方面各具特点和差别,不能用××系一概而论,因此在引进猪种时,不仅关注种猪来自什么国家,也要了解来自什么场家,如果无法了解,需要对种猪进行现场考察。
一、体型外貌
长白猪体躯长,全身被毛白色,允许偶有少量暗黑斑点;头小颈轻,鼻嘴狭长,耳较大向前倾或下垂;背腰平直,后躯发达,腿臀肌肉丰满,整体呈前轻后重,外观清秀美观,体质结实,四肢健壮,整个体形呈前窄后宽流线型。有效乳头6 一8 对,成年母猪体重300-400 千克,成年公猪体重400-500 千克。
二、品种性能
1、繁殖性能:母猪性成熟较晚,母猪初情期170~200日龄,适宜配种的日龄230~250天,母猪发情周期为21-23 天,发情持续期2 - 3 天,初产母猪产仔数9 头以上,经产母猪产仔数12 头以上;21日龄窝重,初产40千克以上,经产45千克以上,60日龄窝重150 千克以上。
2、产肉性能: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生长发育迅速,6 月龄体重可达90 千克以上。体重90 千克时屠宰,屠宰率为70 %一78 %。月同体瘦肉率为55 %一63 %。100千克体重屠宰时,屠宰率72%以上,背膘厚18毫米以下,眼肌面积35平方厘米以上,后腿比例32%以上,瘦肉率62%以上。肉质优良,无灰白、柔软、渗水、暗黑、干硬等劣质肉。
三、转化历史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我国许多省区开展瘦肉型猪种的选育,由于我国地方猪种的瘦肉率偏低,品种内选育的改良效果极其有限,很难通过选育达到目标,而饲养直接从国外引进的瘦肉型猪种,不仅需要资金多,而且也难以适应我国当时饲养管理条件,于是,各省区在政府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下,运用育种理论,广泛开展猪的杂交育种,以实现选育适合我国国情的本土瘦肉型猪种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几乎都是选用长白猪与我国的地方猪种进行多种形式的杂交,如简单杂交、轮回杂交、级进杂交等,通常用含长白猪血缘多少来表示。由于长白猪瘦肉率高,而且能有效提高杂种后代的瘦肉率,所以各地选育的培育猪种通过不同形式的杂交后,都可以出现选育目标的理想后代,再通过育种过程达到选育中国本土瘦肉型猪的目的,如当时选育的三江白猪(黑龙江)、湖北白猪(湖北)等,这样一些猪种的培育都离不开长白猪。
长白猪是在丹麦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培育的,在地理上属于北欧,气候条件与我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丹麦养猪生产的饲料资源条件、饲养技术条件、生产设备条件、市场需求(消费者意愿)方向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与我国具有一定差别,因此,我国的养猪人通常感到长白猪四肢不够粗壮,对饲养管理条件和设备条件等的要求较高,对不够精细的饲养管理条件不适应,比较“娇气”,但应该辨证地看长白猪,优秀的猪种就是需要较好的条件,不仅饲养长白猪,就是饲养其他优秀猪种,同样需要一定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