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猪原产于海南省五指山区,是当地少数民族饲养的一种小型猪。海南山区因交通不便,过去没有外来猪种,饲养的山猪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因长期的极度近亲交配,使其主要特征如体形、外貌、毛色等稳定地遗传下来,成为该地区特有的小型猪种,现数量骤减,范围大大缩小,多分布在交通不便、比较偏僻的山村。仅白沙、东方等县(市)的少数乡镇有少量种猪。
该品种体型小,体质细致紧凑,头小而长,耳小而直立,嘴尖、嘴筒微弯。胸部较狭,背腰平直,腹部不下垂,臀部不发达,四肢细而长。全身被毛大部分为黑色,腹部和四肢内侧为白色。鬃毛呈黑色或棕色,长达2-10厘米。成年母猪体重很少超过40千克,3-4月龄即可配种怀孕,一般年产一胎,如及时配种,一年可产二胎。母猪头胎产仔猪4头,二至四胎产6-8头。
五指山猪耐粗饲,多以植物秸秆和青草为饲料,消耗精料少,每头每日不超过0.4千克(成年);抗湿热,病害少,易于饲养管理。成熟早,经济效益高。在肉食利用方面,五指山猪瘦肉肌纤维细、脂肪颗粒小,皮薄骨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瘦肉率达50%以上,是加工烤猪的上乘原料。五指山猪屠宰率稍低,只有65.12%,但高于其它微型猪,而且皮薄,只有2毫米,瘦肉率超过45%,达到47.38%,心脏、胃及肠比重较大,适应于较大的运动量和纤维较高的饲料。对粗饲料的利用效率远比其它猪种高。适宜广大农村饲养和经营。五指山猪肉质中含有影响肉质风味的多种挥发性化合物,赖氨酸含量也较高,并含有丰富的三种必需氨基酸。这种特异性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存在,可能与五指山微型猪的肉质及风味特异性有关,为五指山微型猪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品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猪。因它具有体型小、性成熟早、近亲繁殖、遗传稳定、抗逆性强、瘦肉率高、肉质好,对巴氏杆菌和仔猪副伤寒等有较强的敏感性,开发其肉用价值具有较好的前景。五指山猪近60多项生理、生化指标与人类项目数值近似,因此是实验动物的理想选择,是人类医学实验动物理想模型。目前已用于人类医学比较试验研究之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五指山猪具有上述特异性表明,五指山猪可作为实验动物尤其是在人类比较医学、器管移植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并能为人类提供高档优质肉食。尤其是以五指山猪为父本进行提高肉质为目的的杂交改良、培育新品系、新品种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海南省农科院以海南当地的野猪和五指山猪等猪种为资源,经过多年潜心选育,培养出一种野味型新型猪种,“野乌金”为该品种猪的注册商标。“野乌金”是一种具有稳定野味品质的新型优良猪种,它不同于利用野猪随机地改良猪肉品质的所谓“特种野猪”或者野猪家养。可以说,“野乌金”—野味型小型猪早已走在了所谓“特种野猪”的前面。该品种猪抗逆性和适应性强,饲养成本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