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禽霍乱(FowlCholera)又称禽巴氏杆菌病(AvianPasteurellosis)、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multocida)引起的主要侵害鸡、鸭、鹅、火鸡等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下痢、败血症症状及高死亡率。剖检特征是全身粘膜、浆膜小点出血、出血性肠炎及肝脏的坏死点。慢性病例的特点是鸡冠、肉髯水肿,关节炎,病程较长,死亡率低。
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是家禽常见病之一。我国广大农村的鸡、鸭群中时有发生,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在农村成年鸡所造成的危害仅次于鸡新城疫,南方各地常年流行。
病原
禽霍乱的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本菌为卵圆形的短小杆菌,少数近于球形,长约0.6~2.5μm,宽约0.2~0.4μm。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呈单个或成对存在。在组织、血液和新分离培养物中的菌体呈明显的两极着色,许多血清型菌株有荚膜,用美蓝、瑞氏染色均可着色。人工培养后及弱毒株,荚膜不明显或消失。
巴氏杆菌为需氧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可生长,37℃培养18~24h,可见灰白色、半透明、光滑、湿润、隆起、边缘整齐的露滴状小菌落,直径约1~2mm。本菌在鲜血琼脂、血清琼脂或马丁琼脂平皿上培养,生长良好,不溶血。在肉汤中培养时,初期呈均匀混浊,24h后上清清亮,管底有灰白色絮状沉淀,轻摇时呈絮状上升。该菌可利用果糖、甘露糖、蔗糖、产酸不产气;不能利用肌醇、鼠李糖、乳糖;靛基质、过氧化氢酶、氧化酶和硝酸盐还原阳性,尿素酶阴性,不液化明胶。
新分离的细菌接种在马丁琼脂平皿上,通过45度折光观察,可见菌落有荧光,菌落呈桔红色带金光,边缘有乳白色光带,菌落结构细致,边缘整齐,称为Fo型菌落,对鸡等禽类的致病力强;另一类菌落呈蓝绿色而带金光,边缘有红黄色光带,称为Fg菌落,对鸡等禽类致病力较弱。
巴氏杆菌对各种理化因素和消毒药的抵抗力不强。在直射阳光和干燥条件下,很快死亡;对热敏感,加热56℃15min、60℃lOmin可被杀死;密封试管内的肉汤培养物,在室温下可存活2年,但在2~4℃冰箱中只能存活1年,在-30℃低温条件下可保存较长时间;巴氏杆菌在粪中可存活1个月,尸体中可存活1~3个月。对酸、碱及兽医上常用的消毒药很敏感,5%~10%生石灰水、1%漂白粉溶液、1%火碱、3%~5%石炭酸、3%来苏尔、0.1%过氧乙酸和70%酒精等均可在短时间将其杀死。
本菌对大多数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其他抗菌药物敏感,可用于防治本病。
流行病学
各种家禽和野禽对本病都易感,家禽中以鸡、火鸡、鸭、鹅和鹌鹑最容易感染。试验动物如小鼠、兔、豚鼠等均可感染。雏鸡对巴氏杆菌病有一定的抵抗力,感染较少,3~4月龄的鸡和成年鸡较容易感染。
禽霍乱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粘膜或皮肤外伤。病鸡的尸体、粪便、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用具、土壤、饲料、饮水等是传染的主要媒介,尤其是在鸡群密度大、舍内通风不良以及尘土飞扬的情况下,通过呼吸道传染的可能性更大。吸血昆虫、苍蝇、鼠、猫也可能成为传染的媒介。
禽霍乱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和流行,但在高温、潮湿、多雨的夏、秋两季,以及气候多变的春季最容易发生。禽霍乱的发生可因从外购入病禽或处于潜伏期的家禽等引起,有时可自然发生。禽霍乱的病原体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在某些健康鸡的呼吸道存在该菌,当饲养管理不当,鸡舍阴暗潮湿拥挤,天气突然变化,营养不好,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蛋A质时,以及长途运输,有其他疾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鸡体抵抗力降低,细菌毒力增强时即可发病。特别是当有新鸡转入带菌鸡群,或者把带菌鸡调入其他鸡群时,更容易引起本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由数小时到2~5天。根据病程长短,临诊上一般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1.最急性型常发生于本病的流行初期,特别是成年高产蛋鸡最容易发生。病鸡常无明显症状,突然倒地,双翼扑动几下就死亡。
2.急性型大多数病例为急性经过,主要表现为精神不好,羽毛松乱,缩颈闭眼,翅膀下垂,不爱动,离群呆立。呼吸急促,鼻和口中流出混有泡沫的粘液,常有剧烈腹泻,粪便灰黄色或绿色,病鸡体温升高到43~44℃,食欲废绝,喜欢喝水,鸡冠和肉髯发绀呈黑紫色,肉髯常发生水肿,发热和疼痛。发病鸡群产蛋量减少或停止。发病后1~3天死亡。
3.慢性型多发于流行的后期或由急性病例转来,或由毒力较弱的菌株引起。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冠髯苍白,有的发生水肿,变硬,出现干酪样变化,甚至坏死脱落。关节发炎,肿大,跛行,切开肿大的关节时见有干酪样物。少数病例病变可发生在耳部或头部,引起歪颈,有时可见鼻窦肿大,鼻腔分泌物增多,分泌物有特殊臭味。有的慢性病鸡长期拉稀,病程可延长到几周,鸡群产蛋量下降。
病理变化
最急性病例,常常看不到明显的剖检变化,可见到冠、肉髯呈紫红色,心外膜有小出血点,肝脏表面有数个针尖大小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点。有时看不到灰白色的坏死点。 急性病例,大多可见明显的病变。以败血症为主要变化,可见鼻腔内有粘液,皮下组织和腹腔中的脂肪、肠系膜、浆膜、粘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胸腔、腹腔、气囊和肠浆膜上常见纤维素性或干酪样灰白色的渗出物。肠粘膜充血,有出血性病灶,尤其是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粘膜红肿,呈暗红色,有弥漫性出血,肠内容物含有血液;有时肠粘膜上覆盖一层黄色纤维素。肝脏的病变较为特征,表现为肿大、质脆,呈棕红色或棕黄色或紫红色,表面有很多针头帽大小或小米大小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的坏死点,有时可见点状出血。心冠脂肪、冠状沟和心外膜上有很多出血点,心包内积有淡黄色液体,并混有纤维素。有的病例,肺脏有出血点或有实变区。
慢性病例的特征,因感染器官不同,病变多局限于某些器官,当呼吸道症状为主时,可见鼻腔、气管、支气管呈卡他性炎症,分泌物增多,肺质地变硬,火鸡常有肺炎变化;病变局限于肉髯的病例可见肉髯水肿,而后发生坏死;病变局限于关节炎的病例,根据病程长短,主要见于腿部和翅膀等部位的关节肿大、变形,有炎性渗出物和干酪样坏死。慢性病例的产蛋鸡还可见到卵巢出血,卵黄破裂,腹腔内脏器官表面上附着卵黄样物质。
诊断鉴别
本病根据发病特点、临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等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1.现场诊断鸡、鸭、鹅、火鸡等禽类均可发病。突然发生,病程短,死亡率高;病鸡鸡冠、肉髯呈暗紫色,拉稀,粪便呈黄白色或污绿色,粪中混有血液呈深褐色;常有降低禽群抵抗力的因素存在;剖检可见心冠脂肪及心外膜出血严重,肝脏表面有多量灰白色大头针帽大小的坏死点,十二指肠粘膜有出血性炎症,皮下、腹膜及腹部脂肪有小点出血;及时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时有一定疗效。
2.微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检查是确诊禽霍乱的可靠方法。
(1)涂片镜检:取病死禽心血、肝、脾等组织涂片,用美蓝或瑞氏染色法染色,显微镜检查,可见两极着色的卵圆形短杆菌。
(2)细菌培养:病料分别接种鲜血琼脂、血清琼脂、普通肉汤培养基,置37℃温箱中培养24h,观察培养结果。在鲜血琼脂平皿上,可长出圆形、湿润、表面光滑的露滴状小菌落,菌落周围不溶血,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在普通肉汤中,呈均匀混浊,放置后有粘稠沉淀,摇振时沉淀物呈辫状上升。
菌落可作荧光特性检查。培养物作涂片、染色、镜检,大多数细菌呈球杆状或双球状,不表现为两极着色。必要时可进一步作培养物的生化特性鉴定。
3.动物接种试验取病料研磨,用生理盐水做成1:10悬液(也可用24h肉汤纯培养物),取上清液0.2ml接种于小鼠、鸽或鸡,接种动物在1~2天后发病,呈败血症死亡,再取病料(心血、肝、脾等)涂片、染色、镜检,或作培养,即可确诊。
4.鉴别诊断本病易与鸡新城疫相混淆,应进行区分。鸡新城疫只感染鸡,病程较长,大多3~5天死亡,常有神经症状,病鸡发出“咯咯”声,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明显出血,肠粘膜有纤维素性坏死灶,肝脏无坏死点,抗生素治疗无效。
防治措施
1.预防本病的最关键措施是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使家禽保持较强的抵抗力,因为本病的发生经常是由于一些不良外界因素,降低了禽体的抵抗力而引起的,例如禽群拥挤、圈舍潮湿、营养缺乏,有内寄生虫,或长途运输等,经常是发病的诱因。因此,养禽场只要能够在平时注意和改善禽群的饲养管理,避免或杜绝引起发病的诱因,就可大大减少发病或不发病。
2.养禽场严格执行消毒卫生制度,尽量作到自繁自养,也是十分必要的。引进种禽时,必须从无病禽场购买。新引进的鸡、鸭等家禽要隔离饲养半个月,观察无病时方可混群饲养。
3.免疫接种,总体而言,禽霍乱菌苗的免疫效果不够理想。在禽霍乱常发或流行严重的地区,可以考虑接种菌苗进行预防。目前国内使用的菌苗有弱毒菌苗和灭活菌苗两种,弱毒菌苗有禽霍乱731弱毒菌苗、禽霍乱G190E40弱毒菌苗等,免疫期为3~3.5个月。灭活菌苗有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菌苗等,免疫期为3~6个月。弱毒苗一般在6~8周龄进行首免,10~12周龄进行再次免疫,常采用饮水途径接种。灭活苗一般在10~12周龄首免,肌肉注射2ml,16~18周龄再加强免疫一次。此外,有条件的地区或养禽场,可用病禽肝脏做成禽霍乱组织灭活苗,一般是每只禽肌肉注射2ml,也可从病死鸡分离出菌株,制成氢氧化铝甲醛菌苗,可用于当地禽霍乱的预防,可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4.禽群一旦发生禽霍乱后,在治疗病禽的同时,对禽舍、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用具,应彻底消毒或冲洗干净;粪便及时清除,堆积发酵沤熟后利用。将病死禽全部烧毁或深埋。如果发病数量较多,在防止病菌扩散的条件下,全部病禽进行急宰处理,肉经加工后利用,内脏、羽毛、污物等深埋。发病群中尚未发病的家禽,可在饲料中拌喂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以控制发病。
5.药物治疗,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磺胺类药物、氟哌酸和喹乙醇对本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青霉素:每只鸡、鸭胸部肌肉注射青霉素5~10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2~3天。大群治疗时可用青霉素饮水,每只每天0.5万~1万单位,最好在1-2h内饮完,以免时间过长失效。 链霉素:成年病鸡、鸭每只注射10万单位(100mg),每天注射2次,连用2--3天。有的鸡对链霉素敏感,应防止中毒死亡。
土霉素或四环素:按每公斤体重40rag肌肉注射,连用2~3天;或在饲料中添加0.05%~0.1%量喂服,连用3~5天。
磺胺类药物:常用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嘧啶、磺胺-5-甲氧嘧啶等,混在饲料中喂服,一般常用比例为0.2%~0.5%,即lOOkg料加药100~250g。一般是用3天,停用1~2天,再用3~4天,或在饮水中混合成0.1%浓度连饮3~4天。
喹乙醇:可按每公斤体重20~30mg量计算,每日口服一次,连用3-5天,疗效较好。如需再用一个疗程,要停药3~5天。此外,在饲料中添加0.04%喹乙醇有一定预防作用。 氟哌酸:按0.1%拌料,或饮水也有较好疗效。
虽然以上抗菌药物对禽霍乱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禽霍乱巴氏杆菌在实际防治中,多因普遍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存在一定的抗药性,因此应用抗生素治疗时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方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