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母猪后期应适时增加营养
母猪在妊娠期,从饲料中取得的营养物质首先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然后再供给本身需要,并为将来母乳贮备部分营养物质,对于青年母猪来说,还需用部分营养物质供本身生长发育。如果妊娠期营养不足,不但胎儿得不到良好发育,而且会使青年母猪发育不良,体躯矮小,即使以后加强饲养,也难以补救。在妊娠80天以后,胎儿生长加速,应当适当增加饲喂量,每天饲喂2.5~3千克精料比较合理。后期增加饲料,仔猪的出生重大,同时饲料量应当与饲料的营养浓度、猪舍温度相适应。饲料营养浓度低,饲料量要增加。在冬天,母猪需要较多的能量维持,饲料量可适当增加。
母猪在分娩前一周应调整日粮,增加保健药物
华夏养猪网网友建议体质发育及乳房发育良好的母猪,从分娩前一周开始减料,逐渐减少到怀孕后期水平的1/2~1/3,并停止饲喂多汁和发酵饲料,以防产乳过多,而出现母猪乳房炎,进而带来因过食引起仔猪下痢。与此同时,饲料中可加入药物阿莫西林、痢呼速治等,按每50千克饲料加入上述药物各50克,预防母猪子宫炎、仔猪痢疾等疾病。
分娩当天不喂食
由于母猪分娩时间较长,体质消耗较大,精神疲乏,胃肠功能活动能力较差。一般不提倡喂食,可供给足量的饮水,冬季饮温水,适当加盐、电解多维等,必要时可饮麸皮水。
分娩后2~3天喂稀食,并逐渐增加供食量
母猪分娩后2~3天,对哺乳母猪更要注意饲喂方式,由于分娩带来的胃肠功能下降,这时饲喂过度,最易诱发母猪产后不食病的发生,前2~3天要少喂勤添,喂流汁食物。而后逐渐增加饲料供给量,5~7天达到正常饲喂量。
母猪分娩后4~5天,注意增加母猪的活动
母猪生产后,由于体质较弱,再加之仔猪频繁的哺乳,这时应当增加母猪的运动,有利于体质的增强,减少疾病,增加泌乳。可采取母猪出圈活动,而后入圈再行哺乳。
注射适量药物,预防母猪子宫内膜炎
大部分母猪的分娩时间都比较长,特别是胎衣很长时间暴露外部,甚至胎衣不下,生产后易感染继发子宫内膜炎。一般主张在第一头小猪产出后注射脑垂体后叶素,促进子宫复原,减少出血。产后1~3天,注射青霉素、链霉素、鱼腥草等药物,预防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