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盈利、一年保本、一年亏本”,我国生猪养殖业一直难逃价格暴涨暴跌的“周期”怪圈。近期,全国生猪出栏价格又陷入快速下行通道,养殖户出售一头生猪亏损200元左右,“猪贱伤农”现象再次在各地上演。4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有关部门已在全国20多个省份同时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稳定猪价。但业内人士认为,要稳定生猪生产,除应急收储缓解阵痛外,更需从长远出发,提高生猪养殖行业的准入门槛、促进规模养殖并建立健全预警机制,从源头上根治“猪周期”。
一头猪亏200多元
江西省宜春市是传统的生猪养殖大市,生猪出栏及能繁母猪存栏均居江西首位。去年,当地生猪出栏626.9万头,占江西生猪出栏总数的1/5。宜春市畜牧水产局局长熊浩炜说:“生猪行业的任何波动,都会对当地产生较大影响,而当前的价格下跌就更不用说了。”
在宜春市畜牧良种场无公害生猪基地,场长陶清松告诉记者,现在当地生猪的出栏价格约为6.2元/斤,而其成本则为7.3元/斤。“每斤的差价在1.1元左右,而一般出栏生猪都有两百四五十斤,也就是说我每卖一头猪就要亏200多元。”陶清松说,其养殖场每年出栏的生猪在8000多头,按照现在的行情,亏损可能达到200多万元。
江西省畜牧兽医局介绍,从今年1月底开始,生猪价格就止涨回落,而且下跌速度较快。今年3月第3周,活猪均价6.84元/斤,环比下降2.6%,同比下降15.3%,其中,最低的地方降到6.2元/斤,与1月第4周最高价9元/斤相比,两个月下降了31%。
其实,亏损的情况不仅出现在江西,全国生猪养殖业都在逼近“深度亏损”。4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受周期性、季节性因素叠加影响,1月份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明显回落。3月6日,猪粮比价跌破6∶1盈亏平衡点,截至目前已经连续4周处于盈亏平衡点以下。
熊浩炜说:“‘猪贱伤农’的现象又开始在各地出现,广大养殖户叫苦不堪。”
“猪周期”影响再现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生猪价格大幅下滑,除了受近年来不断反复的“猪周期”影响外,行业统计数据的不准确以及进口猪肉数量大幅增加等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阮腾芳表示,从2010年6月生猪价格止跌上扬以来,生猪养殖保持了2年多的盈利期,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呈现较快回落态势,符合市场预期。
“前两年养猪赚钱的时候,养殖户不断扩大养殖规模,而且其实际数量可能远远超过公布出来的统计数据。”熊浩炜说,由于国家对生猪养殖的增长比例有一定限制,所以各地在公布统计数据时都会适当压低一点。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不准确的统计让养殖户无法对市场行情形成准确的判断,进而盲目扩大规模,又增加了生猪数量。
此外,猪肉进口大幅增加也加剧了供需矛盾。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累计进口猪肉52.2万吨,较上年增加11.7%,进一步增加了猪肉的市场供应量。阮腾芳说:“除增加了供应量外,进口猪肉在价格上还相对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低了生猪价格。”
如何根治“猪周期”难题
针对近期生猪价格快速下跌,猪粮比价连续4周处于6∶1盈亏平衡点以下的状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于4月7日宣布,有关部门已在全国20多个省份同时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稳定猪价。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启动冻猪肉收储,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当前生猪养殖行业的阵痛,缓解“猪周期”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在“止痛”之余,还应“动手术”,从提高生猪养殖行业的准入门槛、促进规模养殖并健全预警机制等方面着手,在源头上平抑“猪周期”。
阮腾芳表示,当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散、小、乱的现象较为突出,这是导致“猪周期”反复上演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关部门应在政策上加以完善,对现有的养殖场进行规范和整治,对新进入的养殖户设置一定的门槛,以防止其无序发展。
陶清松说:“相关政策应更具引导性,重点支持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对一些生产条件好的养殖场在政策、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低水平的就不要再支持了。”
此外,建立健全预警机制也至关重要。熊浩炜说:“应及时公布全国生猪的准确存栏情况,并根据当前新形势加入进口猪肉的信息,在必要时还应发布预警,让广大养殖户和有意愿投入生猪养殖的企业和个人掌握行业整体情况,安排好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