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力资源的不断发展,招聘已经成为各类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大量的事实证明,任何企业的发展均与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人力资源学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的招聘行为逐步走上了专业化道路,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专业化的招聘方法与测评工具觅得有用之才,为企业的迅猛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今,企业的招聘环节从最开始的简历筛选、笔试、面试再到最终的录用,呈现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其专业化、多样化甚至是复杂化;例如笔试有职业兴趣测试、职业性格测试、专业知识测试等,面试有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测试等,而且更多的测试方法与招聘工具已被广泛的应用到企业的现实招聘环节。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招聘所承担的企业使命已不再是单纯的为企业招募有用之才,同时承担了企业宣传、树立企业形象的使命。尤其是企业的外部招募,对企业形象的树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招聘方与应聘方之间亘古不变的唯有双方的选择权,即双向选择权:也就是招聘单位在选择应聘者的同时,应聘者也在选择招聘单位。应聘者可能因个人能力与企业岗位不匹配、面试发挥不佳或者不得当的言谈举止而被招聘单位淘汰;而招聘单位也往往因其福利待遇没有竞争力而不被应聘者所选择。
但最终的结果基本如此,很多被拒绝的应聘者在几经周折后,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一些企业却一直招聘不到与岗位匹配的员工。于是,这些企业的招聘人员总结经验教训,得出最一致的结论:我们的企业福利待遇没有竞争力。殊不知,这样的结果可能全部归功于招聘人员自身。
现实中很多企业往往忽视了、甚至淡忘了招聘环节的另一个作用:即对企业形象的宣传作用,而不重视外部招聘环节的各项细节和招聘团队人员的筛选,派出的招聘团队人员素质不高、形象不佳、专业不精,如此不堪的招聘团队不但不能完成招募人才的重任,不经意间却也降低了企业的形象。笔者回望过往参加过的校园招聘会、大型人才交流会发现正是如此,一些企业的招聘人员穿着邋遢、头发凌乱,还有很多招聘人员对待应聘者面无表情、态度冷淡;还有人在招聘会上一直低头玩弄手机,就连解答应聘者的提问都懒得抬头……如此企业我是万万不会前往咨询或者投递简历;我也发现这些企业也很少有其他应聘者前去咨询与投递简历。真不知道他们是路过打酱油的还是来招聘的,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意识到自己不当的个人行为却在无形中大大降低了企业在广大应聘者心中的形象,使得企业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在公众中树立的良好形象被打破,造成企业每年花费的大量公关费用付诸东流,给企业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这也说明,招聘人员自身的不当行为举止等个人因素,也可能成为企业招聘难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优秀的企业势必能够吸引到优秀的人才;相反,庸俗的企业也将吸引来庸俗的人。在企业以外,企业的任何员工个人就代表了整个企业,员工好的或者不好的行为习惯也会被间接的看作是企业的形象,从而形成了公众眼中的企业形象。更何况这些要为企业宣传并且招募到有用之才的招聘人员,他们所面对的应聘者可能会成为企业的一员,招聘人员也可能是他们日后的同事,因此从招聘人员身上透露出来的“现实版的企业文化、企业氛围”等软实力,会影响他们对企业的评价。所以,招聘人员的言行举止——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最终都被算到了企业的头上,也就归结为企业形象。这足以表明招聘人员形象对于企业形象的重要性。
鉴于此,企业在筛选招聘团队人员的时候,也有必要像筛选应聘者那样严格,派出专业扎实、精明能干、仪表整洁的招聘人员,规范招聘人员的言行举止,明确招聘人员言行对企业形象所起到的作用,在保证完成招募人才重任的同时,让招聘团队发挥其树立企业的形象的附加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