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玉米开秤价格趋稳
10月下旬以来,东北新玉米收购价整体趋稳,局部受新玉米上市量增加影响,收购价延续小幅回落态势。
截至10月25日,30%水分玉米贸易商收购价(水分超1扣1.2):辽宁沈阳地区为1780~1800元/吨,折合14%水分价格(下同)为2200~2230元/吨,葫芦岛地区为1760~1780元/吨,折合2180~2200元/吨,均与前一周持平;内蒙古赤峰地区为1740~1760元/吨,折合2150~2180元/吨,回落20~30元/吨,通辽地区26%~27%水分为1720~1740元/吨,折合2030~2040元/吨,持平。吉林长春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1740~1760元/吨,折合2160~2180元/吨,基本持平;黑龙江哈尔滨地区为1700~1720元/吨,折合2100~2120元/吨,下跌10~20元/吨。
关内玉米收购价格继续震荡
截至10月下旬,华北黄淮地区新玉米上市已近1个月,随着上市量增加,目前收购价依然弱势运行。
截至10月25日,山东潍坊地区14%~15%水分新玉米深加工企业挂牌收购价2220~2260元/吨,比前一周下跌10~20元/吨;聊城地区2120~2160元/吨,下跌20元/吨。河北石家庄地区15%水分玉米贸易商收购价2100~2120元/吨,邯郸地区2060~2080元/吨,下跌20~40元/吨;河南周口地区为2100~2120元/吨,下跌20~30元/吨;安徽阜阳地区为2120~2140元/吨,基本持平。
与过去两年新玉米收购价格高开高走不同,今年华北黄淮地区新玉米开秤价同比降低80~140元/吨。预计随着后期新玉米上市量增加,华北黄淮地区玉米收购价格仍有下跌空间,其中河北价格下跌空间可能较大。不过,由于今年华北黄淮地区上市的新玉米品质较好,价格较东北玉米明显具有优势,因此目前南方销区开始将采购注意力转向关内产区新玉米,这将对关内产区玉米价格起到一定的支撑。
供应充足港口玉米继续回落
截至10月25日,大连港一等陈玉米平舱价2390~2400元/吨,比前一周下跌10~20元/吨,比9月底下跌80~90元/吨。受新玉米上市影响,10月份以来大连港陈玉米平舱价走低。
目前大连港新玉米到货成本为2280~2300元/吨,比前一周降低20~30元/吨,比陈玉米价格低50~70元/吨。
监测显示,10月下旬东北地区陈玉米数量依然较多。大连、锦州、营口港陈玉米数量为120万~130万吨,比上年同期高80万~100万吨。
截至10月25日,深圳蛇口港一等东北陈玉米成交价为2450~2460元/吨,三等陈玉米2400~2420元/吨,比前一周下跌10~20元/吨,比9月底下跌90~100元/吨。河北产玉米成交价为2380~2400元/吨,与前一周持平,比9月底下跌60~70元/吨。
10月份以来,广东港口陈玉米库存充足,用粮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
目前广东玉米库存为35万吨左右,高于正常水平。广东已有少量河南产新玉米到货,贸易商反映玉米水分为14%左右,霉变率低。预计随着新玉米供应增加,广东价格存在下跌空间。
开工率提高深加工产品走低
10月份以来,东北及华北黄淮地区新产玉米上市,促使深加工企业提高开工率,而下游市场采购需求相对稳定,导致淀粉、酒精等产品价格出现下跌。
截至10月25日,普通酒精出厂价:吉林四平地区6150~6200元/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6200~6250元/吨,均比10月上旬下跌50~100元/吨。随着企业开工率提高,酒精市场供应充足,市场采购主体观望气氛浓厚,多数酒精加工企业降价销售。
不过,由于玉米价格下跌,玉米酒精理论生产利润比9月份提高。截至10月25日,以黑龙江中部地区标准水分玉米进厂价2100~2120元/吨、酒精出厂价6200~6250元/吨计算,酒精理论生产利润为-170元/吨,环比提高380元/吨。在新玉米及新木薯大量上市使得生产成本降低的情况下,预计未来1个月国内酒精价格存在继续下跌的空间。
淀粉企业开工率也在提高,10月份以来淀粉价格不断下跌。截至10月25日,淀粉出厂价格:吉林长春地区为2900~2940元/吨,比10月初下跌150~160元/吨;河北石家庄地区为2800~2820元/吨,下跌150~160元/吨;山东潍坊地区为2900~2920元/吨,下跌160~180元/吨。
由于玉米价格下跌,东北地区玉米淀粉理论生产利润比上月提高。
10月25日,以长春地区玉米收购价2160元/吨、淀粉价2920元/吨计算,淀粉生产利润为-50元/吨,比10月初增加30元/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