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情况 2013年6月上旬,笔者所在地一家养殖户,引进鸭苗3000只,饲养至6日龄,生长和健康状况良好。但至12日,部分雏鸭先后严重发病和死亡。至14日,死亡600多只,几乎近一半的雏鸭不食缩颈。 据调查了解,这些雏鸭是未经注射鸭肝炎疫苗的母鸭后代,禽主立刻用广谱抗生素饮水,但疫情得不到控制,发病率60%,死亡率为30%。
2临诊症状 该病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最急性病例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倒地死亡,或仅见仰头、踢腿、抽搐、很快死亡。绝大多数雏鸭发病初期精神萎靡,缩颈,不爱活动,一旁呆立,食欲废绝,眼半闭呈昏睡状态,以头触地。有的腹泻,粪便稀薄呈现黄色或黄绿色,不久病鸭出现神经症状,抽搐、两脚痉挛性地踢动,有时在地上旋转,数小时后死亡。死前头背部扭曲,呈角弓反张状态。
3剖检病理变化 剖检10多只濒死雏鸭,通过肉眼观察,其主要病理变化在肝脏,表现为肝脏肿大,柔软质脆,色暗淡或发黄,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胆囊肿胀呈长卵圆形,内充满胆汁,胆汁呈淡绿色。脾有的肿大,外观也有花斑。多数鸭肾脏肿胀充血,灰暗色,其他器官未见明显变化。
4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诊症状和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并作相应处理。
无菌检验,无菌采取病鸭肝组织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和厌氧肉汤培养基上,37℃培养箱内培养48小时,无细菌生长。
鸭胚接种,取病死鸭肝组织加入适量青霉素和链霉素,捣碎匀质,接种12日龄鸭胚,结果3天后接种胚全部死亡,死亡胚皮下出血和水肿,肝肿大呈灰绿色且有坏死灶,对照组全部存活。无菌收集死亡胚尿囊液备用。
接种雏鸭,取10只8日龄雏鸭,经皮下接种10%—20%肝组织匀浆上清液0.2毫升或肌肉注射接种死亡鸭胚尿囊液0.2毫升,接种24小时后雏鸭出现鸭病毒性肝炎典型症状,并在35~48小时死亡。病变同本次病鸭病变相似,对照组全部存活。
确诊该病为雏鸭病毒性肝炎。
5防治措施 应迅速确诊,立刻用鸭肝炎高免蛋黄抗体按每只1.0-1.5毫升进行肌肉注射,早晚各1次。注射后隔天仅发现几只死雏,其余病雏慢慢恢复精神,食欲增加,控制病情发展。
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日粮中必须添加适当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饮用水中加入水溶性多维素。同时注意鸭舍、饲养用具的卫生消毒工作。养鸭场实行封闭式生产,禁止外来人员随便进入鸭场。 鸭苗要从正规种鸭场引进经过免疫接种的种鸭孵出的雏鸭,或对1日龄雏鸭全部接种鸭肝炎弱毒疫苗,做好商品雏鸭的免疫预防接种工作。
6体会 此病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因此应迅速确诊,立刻用鸭肝炎高免蛋黄抗体进行紧急注射,并适当增加剂量,最好早晚各1次。
鸭病毒性肝炎主要发生于雏鸭,且病鸭死亡率高。防治本病的关键是尽早使雏鸭在易感期内获得保护力。 对种鸭进行免疫接种,通过母源抗体使雏鸭获得被动保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鸭苗应选择来自某种鸭在产蛋前12、8、4星期且经鸭肝炎I型弱毒疫苗免疫2-3次,并在产蛋前12、4星接种2次鸭肝炎I型弱毒活苗的鸭场。
雏鸭最好能按40-80只左右为1群进行隔离饲养。一旦发病,不但容易发现、便于隔离消毒,而且传播范围小,易于控制。
若鸭苗来源不明,最好在进苗时给全部鸭苗每只注射鸭肝炎高免蛋黄抗体1.0-1.5毫升。本文由中华养殖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