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禽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集中表现在霉菌危害不减、鸡的流感局部发生压力很大、腺胃炎在蛋鸡群发生增多等。其中一些重要禽病有新的变化,结合临床经历和同行的交流,在此予以简析,恳请同行老师指正。
总体来讲, 近几年,临床的难题是肉鸡的顽固性呼吸道综合征和蛋鸡的产蛋下降表现,免疫以后的鸡群发病和带毒现象比较常见。2012年新的鸡病不多。以下是主要禽病的防控策略。
一、禽流感的防控策略
(一)目前,禽流感主要分H5和H9两种病原
H5:2012年7月以后,国家强制免疫的禽流感灭活疫苗面市,自2008年使用至2012年6月份的H5-Re-4和H5-Re-5毒株更换,新的灭活疫苗含有H5-Re-4和H5-Re-6毒株,其中H5-Re-6毒株与联合国联合国粮农组织2011年8月29日发出的禽流感病毒防御报告中指出在中国、越南两地出现了一种名为H5N1-2.3.2.1的致命变异禽流感病毒同源性较近,属于南方2.3.2毒株,北方株7.2尚待考证免疫的必要性。
H9病毒相对较稳定,用常规疫苗免疫效果比较稳定,2010年以后分离的H9毒株免疫保护率较高。
(二)攻毒实验中鸡禽流感的临床表现
1.肉鸡
15-20日龄以后呼吸道病增多,用药可以控制,很多肉鸡群在35日龄以后出现呼吸道并反弹和死亡率增加,并表现出神经症状,或与新城疫混合感染。发生气囊炎和支气管堵塞的病例治疗难度较大。
2.蛋鸡
主要是产蛋期间的产蛋下降,产蛋率可下降10%-50%,严重的基本绝产,产蛋率恢复程度不一,愈后较病前产蛋率下降5%-30%之间较多。死亡率不太高,一般在0.5%-5%之间,个别严重的病例死亡率在20%以上,恢复后仍有零星死亡。外观表现冠髯肿胀、坏死、肿眼流泪,有鼻液、咳嗽、甩鼻,采食量下降,拉黄绿色粪便、稀白粪等。病鸡闭眼呆立,羽毛凌乱。温和型的用药有效,控制死亡效果较明显。一般在140-180日龄、220-280日龄、330-400日龄这三个阶段,基本上在加强免疫的节点附近的时间段容易发生。
(三)攻毒实验中鸡禽流感的剖检变化
1.禽流感属于全身脏器、组织出血病,其中胰腺病变(边缘出血、透明灶坏死、细沙状白色坏死)、肺脏块状出血、肾脏和肝脏肿胀出血坏死与新城疫有明显的区别。
2.肿胀的冠髯内部有浆液,与新城疫区别。
3.腺胃除了出血以外,浓厚的粘液类似禽流感典型病变——输卵管的不透明分泌物覆盖腺胃乳头,是与新城疫明显的区别,新城疫引起腺胃出血,一般没有明显的分泌物,即使有,量小而且比较透明。
4.输卵管分泌物和脚鳞出血不常见。
5.胸腔内壁出血、纤维素性气囊炎、肝周炎、腹膜炎比较常见。
6.白羽肉鸡、快大型肉鸡比较常见支气管堵塞。
(四)防制对策
1.接种新疫苗,就是含有与流行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分离年份较近(3年以内最好)的毒株。重点考虑在10日龄、35日龄、60日龄、120日龄接种,产蛋前接种3-4次,进入产蛋期,每2-3个月加强免疫一次,有抗体检测条件者可以适当灵活处理。
2.单苗和联苗效果谁好?这需要临床使用效果和抗体检测结合评价。理论上抗体雏鸡要在4以上,青年鸡5-6以上,产蛋鸡要在7-12之间为好。
3.禽流感具有应激致病的特点,减少应激、减少饲养密度、维持适宜温度、减少温差(雏鸡、青年鸡2℃-3℃之内,产蛋鸡5℃以内)、改善空气质量(防止灰尘、氨气、硫化氢等有害因子)、提供充足营养等是预防禽流感的重要措施。
4.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上报、扑杀措施。
5.实验室中,防制可采用抗病毒药物、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抗菌药物治疗,增加VC等维生素,必要时使用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静与退烧药物。
同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1%-2%的葡萄糖和0.1%-0.3%的小苏打可以有效缓解本病所致的采食量下降、消化紊乱、肝肾出血肿胀,减少死淘率,帮助恢复体质。
(五)防制关键点
生产中,导致禽流感发生的基础内因有四项,这也是防制禽流感的关键。
1.免疫空白期
基因工程弱毒疫苗目前使用量很少,即使在出壳或5日龄接种灭活疫苗,也要在免疫2-3周后产生足够的抗体,所以免疫空白期内的消毒、提供适宜环境、提供充足营养、隔离尤为重要。
2.野毒存在
控制野毒传染的措施是增强抵抗力、消毒、隔离、严淘病鸡。如果一旦感染禽流感病毒后,会有2-3周以上的排毒期,这会导致禽流感反复发生和蔓延传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3.免疫力低下
检测抗体不均匀,滴度误差4-6以上,有低于4和高于12的抗体数值。过度免疫,大肠杆菌油苗、鼻炎油苗、支原体油苗的盲目使用和产蛋期过度加强免疫禽流感(1-2个月以内一次),可导致鸡群频繁应激和疫苗吸收不良。
节约机体免疫力,是养殖场管理者和临床兽医需要认真学习的重要课题。
4.疫苗研发的缺陷
没有任何疫苗对所有的禽流感H5、H9和其他客观存在的毒株具备100%的保护。无论如何研发和管控,疫苗都是在病毒变异之后生产出来的,疫苗制造永远落后于病毒变异。
二、蔓延向蛋鸡群的“腺胃炎”
(一)综述
腺胃炎起初发生于白羽肉鸡,后逐渐向三黄鸡、肉杂鸡传播;自2009年至今,蛋鸡群发生率逐渐增多,死亡率日趋上升,达到5%-30%不等。病鸡外观消瘦、食欲不振,粪便变稀或基本正常。病程可达2周至3个月以上。使用西咪替丁治疗有一定效果。病因复杂,据研究主要有网状内皮组织增生征病毒、腺胃型传支或“传染性腺胃炎”病毒(尚未定论)等,霉菌是诱发因素,菌群失调和盲目用药、长期用药加重病变。此病有区域性,不会大规模传染。
(二)临床表现
病鸡消瘦,翅膀主翼羽较长,类似“直升机”。可见鱼肠样粪便、红褐色粪便、白稀粪等,大部分没有明显的粪便异常。病鸡食欲不振,采食频率降低,采食后呆立一旁或挤堆,双目无神,鸣叫声音减少或变细弱。
(三)剖检变化
肠道病变不明显,可见肠壁变薄、肠黏膜脱落,肠壁出血斑。主要表现为腺胃肿胀,类似球形,腺胃壁增厚,腺胃乳头出血或水肿、糜烂,肌胃糜烂,鸡内金脱落、溃疡等。肌胃壁有出血或糜烂,甚至穿孔。
(四)防治对策
1.淘汰病重的鸡,因为这些鸡治疗效果不好,即使存活,也生长不良,产肉和产蛋性能低下。
2.治疗方案
西咪替丁200克/吨饲料配合阿莫西林治疗胃部炎症、中药黄芪多糖、七清败毒颗粒等抗病毒与增强免疫力的药物饮水,增加维生素B1、B2、B12等用量。配合微生态制剂或酵母片(食母生片)效果更好。疗程5-10天,一般7天左右为宜。有效果的,停药5-7天巩固一个疗程。
(五)防治关键点
1.治疗期间的温度控制很关键,适当提高舍温利于治疗。
2.治疗期间不宜增加饲料蛋白,以免出现肝肾肿胀和消化不良。
3.一些病鸡是不可治愈或治疗效果很不理想的,要舍得淘汰,减少浪费和污染。
4.引种要慎重,避免病鸡进场。
5.高温育雏,密度合适,控制饲料霉菌。
6.尽量使用SPF疫苗,避免导入网状内皮增生征等病毒。
三、鸡顽固性呼吸道病
(一)综述
主要表现在20日龄的肉雏鸡、35日龄以后的蛋雏鸡、140-200日龄之间的产蛋期鸡,类似于温和型禽流感、传支、霉形体病等,用药效果不好,在一些地区或一些养殖场习惯性地发生。在公司加农户式的放养模式下,因为鸡舍建筑条件、燃料成本、饲养密度等基础因素,肉鸡群表现严重。
(二)临床表现
一般1周龄以内正常,10-15日龄以后少部分鸡咳嗽或精神不好,经过5-15天逐渐蔓延。第一疗程有效果,复发后疗效降低,出现内脏器官明显的炎症。主要表现为咳嗽、甩头、流鼻液、颜面肿胀等,病程长达2周以上,甚至出栏前仍不愈。
(三)剖检变化
主要表现为气囊炎、肝周炎、腹膜炎,支气管堵塞病变成为焦点和难点问题。
(四)防治对策
分清病因,对症治疗,改善环境,严淘病鸡,全进全出,减少密度,增大批次间隔,注重隔离,加强免疫,预防应激。
(五)防治关键点
1.重视免疫空白期内的管理,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最重要。
2.以支气管堵塞病变为主的病例,要区分有无禽流感、传支、霉形体病。同时有胰腺出血和腺胃出血而肝肾肿胀出血者,倾向于禽流感;肾脏肿胀而不出血者,倾向于传支或综合因素(如:过度用药);腺胃不出血、肾脏变化不明显者,可考虑霉形体病。综合病变应区分到底哪种病为主,解决主要矛盾。
3.免疫力低下、免疫空白、环境不良、密度过大是主要病因,因为基础建设和管理系统脱节而导致的呼吸道综合征,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
4.重视新城疫的免疫与抗体检测,认真诊断,避免误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