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1、确保消毒效果
目前用于养殖场环境消毒的药物有:醛类(甲醛、戊二醛)、碱类(如:火碱、生石灰)、卤素类(氯制剂有漂白粉、消毒王、灭毒威等,碘制剂有碘三氧)、过氧化物类(如:过氧乙酸)、季铵盐类(如:百毒杀)。消毒前先要做物理性的清扫冲洗,以防有机物(如粪、尿、脓血、体液等)的存在,然后再进行喷洒药液消毒。
对消毒前后无差别的消毒药经提高浓度后仍无效的应予以淘汰,在检测得到有效的消毒浓度后,还应考虑消毒药的成本,经过比较计算最终获得适合本场的几种消毒药,以期轮换用药。这样,既起到了消毒效果,又降低了消毒成本,且延长了一种消毒药在本场的使用时间。
2、遵循消毒顺序
禽场消毒时要遵循先净道(运送饲料等的道路),后污道(清粪车行驶的道路);先后备禽场区,后蛋禽场区;先种禽后商品禽。禽舍内的消毒用具严禁借用或混用。
3、注意消毒次数
一般情况下,每周不少于2次的全场和带禽消毒;发病时期,坚持每天带禽消毒。
二、做好常规免疫工作
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养殖场必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以保护禽群健康。一个地区禽群可能发生的传染病不止一种,而可以用来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菌苗)的性质不尽相同,在禽体内所产生的抗体能足够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期限(免疫期)也不同。因此,一定的禽群在使用多种疫苗(菌苗)来预防不同疾病,也需要根据各种疫苗(菌苗)的免疫特性来制定预防接种的次数和时间,这就形成了在实践中使用的免疫程序。
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能够很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并尽量减少因为疫苗免疫给禽群造成的应激反应。因此,种禽免疫应避开产蛋高峰,雏禽免疫应考虑母源抗体的存在。给禽群打的预防针既要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又要提高免疫质量,关键要看免疫效果。
禽场可根据本地区和本场疾病发生情况,适时、适度地引入疫苗进行免疫,例如在禽肝炎的高发区或受肝炎威胁的地区就必须进行禽传染性肝炎的免疫。
疫苗免疫,对禽群本身是一种应激,为了减小这种应激,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不同季节,免疫接种要注意必要的细节问题。使用油乳剂灭活疫苗时,先要将疫苗恢复至室温,否则注射到皮下的疫苗形成疫苗团而不易吸收;夏季气候炎热,疫苗接种时,首先要保证充足的饮水,并且尽量将免疫时间安排在清晨凉爽的时候。免疫中,要不断摇匀疫苗,使每只禽都能获得等量有效的抗原免疫。接种组织弱毒苗时,免疫全程时间最好控制在1个半小时内,以防疫苗在温度过高的禽舍中长时间暴露而影响病毒的免疫活性。
三、建立疫病预防体系
1、把好入口关
大门口严格标志“防疫重地,谢绝参观”,设专人把守,严禁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场;进入生产区时必须洗手消毒并经消毒通道(有消毒水池和紫外光)方可进入。
2、防止交叉感染
各舍饲养员禁止串场、串岗,以防交叉感染。场区环境应保持干净无污染,不要轻视野鸟对传染病的传播,严防其粪便污染饲料和运动场;坚持定期的全场消毒和带禽消毒,发病期间要天天消毒;做好灭鼠和灭蚊蝇工作。病死禽和解剖病料必须做无害化处理,不得任其污染环境,造成人为地传播疾病。
3、疾病防治
兽医对病死禽要勤于解剖,病料应及时进行实验室检验,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防治。初期投药后,兽医仍应进行跟踪治疗,直到病愈为止。兽医根据药敏试验、临床用药情况、发病日龄和季节,结合生产实践,获得本场的预防用药程序。在选药时,避免使用假冒伪劣兽药而延误病情,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
4、疫病监测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疫病监测方案,肉禽饲养场常规监测的疫病至少应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禽瘟、禽病毒性肝炎。
除上述疫病外,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其他一些必要的疫病进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