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高产品种仍主要依赖进口
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科技的集中体现,是提高畜禽产品内在质量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高产蛋鸡品种主要依赖进口,国内育成品种市场占有率仍不足40%。这与我国蛋鸡生产大国的地位严重不相称,不利于蛋鸡业长期稳定发展和国家蛋品安全。
2 疾病的影响范围不断加大
虽然我国蛋鸡业规模养殖发展较快,但仍以家庭经营为主体,以江苏省海安县为例,2011年末,全县存栏蛋鸡1 625万只,其中存栏1万只以上规模场198个,存栏蛋鸡382万只;存栏2 000只以上规模场2 516个,存栏蛋鸡960万只;存栏500只以上规模场2 206个,存栏蛋鸡273万只。中小规模养殖户普遍缺乏专业的饲养和疾病防治技术,无法有效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养殖的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全国各地散发的H5N1、H9N2疫情,特别是人感染禽流感的报道使整个养禽业蒙受巨大损失,人们谈“鸡”色变,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业内普遍认为的“疫情决定行情”真实说明了疾病对我国蛋鸡业的影响程度。
3 养殖配套技术亟待完善
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相关配套技术的有力支撑。我国蛋鸡业虽然通过引进品种和配套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由于仍以小规模农户经营为主,从业人员对品种适用性技术、新技术的吸收途径有限,缺乏对技术进行因地制宜应用,创新能力较差。
4 生产性能不高
虽然,我国高产蛋鸡品种生产性能的遗传潜力和配套养殖技术基本与国外同步改进,但由于鸡舍环境控制、疾病防控和饲料原料霉菌污染等多方面问题,我国蛋鸡的平均单产水平比发达国家低1-2千克。如能达到发达国家性能水平,我国每年可少养蛋鸡近1亿只。
5 养殖污染问题突出
随着蛋鸡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鸡粪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据普查,我国畜禽粪污coD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超过40‰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利用鸡粪已成为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蛋鸡粪中水分含量较低,石粉等含量较高,常用的堆肥发酵和沼气发酵处理技术在蛋鸡粪便处理上难以有效应用。同时,由于认识和资金上的问题,蛋鸡主产区粪污污染问题普遍突出,相当部分的蛋鸡场没有对粪便进行有效处理,直接或间接排入沟河中,给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隐患,也严重威胁着蛋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6 药物残留超标现象严重
抗生素在我国蛋鸡生产中对防冶疾病、提高产蛋性能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养殖技术水平不高、药残检测手段落后等,休药期规定在小规模经营农户中几乎得不到执行,超量、违规用药现象常有发生。此外,饲料原料种植过程中,农药不合理使用、滥用,造成蛋品药物残留难以避免。
7 人力资源缺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地区、企业存在“用工荒”的难题。由于养殖业恶劣的工作环境,较强的体力劳动,年轻一代已经不再愿意从事该行业,从业人员年龄普遍较大,缺少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的内在动力。虽然各地的农业院校每年都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但由于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因素而纷纷转行,大中规模养殖企业不仅缺乏饲养员,更缺乏综合素质高的现场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缺乏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主要瓶颈之一。
8 土地资源供应紧张
由于国家严格保护18亿亩耕地,近年来用于商业开发的土地供应日趋紧张。相对于工业和建筑业而言,畜牧业既不纳税又可能带来疫病风险,对地方财政几乎无贡献。虽然国家分别于2007年和2010年出台了《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和《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通知》,试图解决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的用地问题,但这些政策在经济发达地区几乎没有实行,土地资源仍然是限制蛋鸡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9 产业化组织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蛋鸡业虽然建立了“农户+经纪人”、“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组织形式,但与肉鸡业相比,多数未能建立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组织结构松散,产业链不完整,尚未真正找到适应我国蛋鸡产业发展特点的组织模式。同时在产业化推进过程中,由于养殖企业的土地和生产设施等不能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蛋鸡养殖企业仍然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虽然各地相继成立了畜牧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积极争取信贷支持,但是资金缺乏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二 应对措施
纵观发达国家畜牧业发展史,现阶段我国蛋鸡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发达国家几乎都曾经历过。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围绕“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良化和粪污无害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问题能逐步得到解决。在现阶段,我们可以开展以下工作。
1 出台扶持政策
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规划、资源配置中的政策引导作用,完善畜牧业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严格执法,推进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转型升级,促进蛋鸡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扶持政策
近年来,在国家财政政策引导下,许多养殖企业建起了沼气发电设施,既解决了鸡粪污染问题又生产了清洁能源,一度成为我围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但由于沼气发电设施一次性投入较大,发电成本高于市场价格,所发电能无法并入电网等问题制约了该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国家应出台相关的绿色能源法,鼓励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生产沼气发电、并网,提高养殖企业处理养殖废弃物的积极性。
加工生产有机肥是目前我国处理蛋鸡养殖废弃物的主要措施之一,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财政补贴,鼓励生产有机肥。
(2) 土地政策
土地供应紧张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建议农业部出台《蛋鸡区域规划布局》,在此基础上,研究蛋鸡规模养殖用地标准,出台相应土地政策,制订强制性规模化蛋鸡场建设规范,提高土地利用率,规范蛋鸡养殖用地管理。同时,鼓励养殖企业利用山地、荒地等非耕地发展蛋鸡养殖。
(3) 扩大农机补贴范围
在人力资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国家应尽快扩大养殖机械的补贴品种(如笼具、孵化、通风、喂料、清粪、控制系统等)和补贴对象(如规模化企业),鼓励企业改善养殖环境,提高蛋鸡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2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发展蛋鸡产业需要产业技术支撑。如果没有技术进步,则资本不断积累必然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的情形。同样,如果没有技术的升级,也就不会有产业结构的升级。蛋鸡养殖业应以中央一号文件为契机,明确科技创新方向,突出科技创新重点,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推动蛋鸡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 创新品种
2012年农业部出台了《全国蛋鸡遗传改良计划(2012—2020年)》,旨在引导蛋种鸡生产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种业科技创新水平,健全良种繁育体系,逐步提高我国蛋种鸡生产水平。广大的蛋鸡育种工作者要以此为契机,培育有重大应用前景的蛋鸡新品种,提高国产蛋鸡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同时,深入研究新品种的营养需求,提高饲料转化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蛋鸡的生产性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2) 创新疾病防控技术措施
疾病防控首先应转变观念,由目前的过度依赖免疫预防的状况向生物安全体系建立转变。研究危害严重疾病的流行病学规律、感染机制和防制措施;建立禽垂直传播疾病的净化技术规范:研发准确、快速、灵敏的疾病诊断、净化试剂;开发基因工程疫苗和低毒高效防治药物;构建重大疫病生物安全体系。
(3) 研究饲料营养调控技术
饲料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70%左右,研究品种适用性营养需要和产品质量营养调控,提高饲料转化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 创新粪污处理技术
近年来,虽然我国沼气工程快速发展,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继续完善沼气工程技术以及其他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尤其是加大对沼气脱硫、沼气发电系统能量高效转化等关键环节的研究;推广蛋鸡粪平推流干发酵沼气处理模式。
(5) 研发养殖设施设备
养殖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体现了蛋鸡业集约化水平。畜牧工程研究人员应根据我国蛋鸡养殖特点,研究并制订标准化鸡舍设计和建设规范,防止过度设计,降低建设成本;研究养殖环境控制技术,加快鸡舍环境控制设备和笼具、喂料、集蛋等养殖设备的研发,实现蛋鸡养殖机械化、智能化。
3 培养高素质综合管理人才
畜牧行业人才流失严重的根本原因在于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较低的工资待遇,只有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规模效益,分摊管理费用,才能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避免陷入“招聘一培养一流失”的恶性循环。建议高等农业院校开设畜牧场场长专业培训班,招考已在养殖场从事饲养管理工作2年以上、现场技术管理经验丰富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训经济理论与实践、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公司财务、民商法、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型等课程;通过传授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理论和方法,提升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蛋鸡场管理水平。
4 推进产业化经营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媒体上频繁曝光,国民对农产品质量的信任度持续下降。为了提高鸡蛋质量安全水平,树立鸡蛋产品良好的市场形象,推进产业化经营势在必行。要继续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发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带头作用,实现规模养殖场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蛋鸡养殖企业的品牌创建,努力实现生产水平、产品有出路、效益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