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育种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在2016年以前全国遴选100家国家核心育种场,并将各项生产数据共享到国家种猪登记协会的网站上。
近日,美国种猪登记协会与国家生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在广州共同举办了美系种猪育种研讨会。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称,中国如想走出“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必须将育种标准化,建立国家核心育种场,收集、分享全国优秀种猪的数据。
据悉,国内种猪场长期处于不良循环状态,在“金字塔”繁育体系中顶端核心种猪资源大部分依赖进口。2011年全国引种数量超过1万头,这几乎接近全国核心种 猪群年更换数额的四分之一。陈瑶生说,现在除引种外,我国部分大中型种猪企业育种体系加盟NSR(美国国家种猪登记协会)、CCSI(加拿大种猪登记协 会)。
当前,在中国的国外种猪公司共有14家,不少通过产业 联盟的模式运营品牌。如PIC牵手江西正邦建立合资种猪场、Waldo-Whiteshire战略联盟近三年内在广东、湖南、山东、福建等地建立5家种猪 场,荷兰Hy?por则在四川、江西、重庆等地先后建立合资种猪场,丹育育种公司也将在江苏建立独资种猪场。
陈瑶生认为,依托国外育种体系的育种必然产生严重依赖性,长期为他人积累数据资源。这种单项的遗传交流,种猪性能会滞后。因核心数据操控在别人手中,注定在 育种方面无法超越别人。陈瑶生还认为,国内育种界对现代育种理论的掌握与先进国家差距并不大,缺乏的是长期坚持的育种基础工作。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从事动物遗传与育种的李华教授认为,我国的种猪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没有哪个机构真正系统地在做育种工作。“我国育种资源素材广泛,猪饲养规模大。”这是国外非常羡慕中国的地方,李华说。
陈瑶生说,中国的育种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在2016年以前全国遴选100家国家核心育种场,并将各项生产数据共享到国家种猪登记协会的网站上。“截至目前, 全国共选出核心育种场37家,分布15个省、3个直辖市,其中广东6家,广西4家、河南、四川、湖北各3家,地域性明显。”据介绍,虽然国内号称有 3000多家育种企业,遴选100家也极为困难。大部分种猪企业普遍不重视育种的基础性工作,多数停留在表面应付,普遍没有符合要求的性能测定数据;年测 定2000头以上有效数据的企业很少。测定数据没有得到真正使用,能够利用测定数据规范选择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养殖场间遗传交流几乎是空白,仅有少数不 持续的种猪交流,而且多数尚无法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