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安徽猪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东风先生,请他来解答以下难题。
问:2011年的生猪产业链利润高点向养殖环节有所倾斜,这一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在整个生猪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地位将会有哪些动向? 李东风:目前,养猪的效益相对较好,由于饲料产能过剩,一些饲料企业也尝试向下游延伸,进入养猪环节。但这只是阶段性的,从长远来看未必能持续。事实上,养猪本身的利润不高,在饲料、环保等方面都面对很大压力。在产业链中,利润是向科技含量高、投入高的种猪环节倾斜的。作为世界第一大猪肉生产国与消费国,种猪环节迫切需要突破。 2010年农业部开始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精选100家国家核心育种场,开展生猪联合育种工作,目前合计共有37家种猪场被确定为国家核心育种场。这些国家级核心育种场,有望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得到扶持,推进国内的生长育种水平。事实上,我国的一些企业育种水平已经到达了相当的高度,相信在未来3年-5年内,我们的生猪育种领域将实现较大的发展。
问:2011年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引起轩然大波,您认为生猪养殖企业应当从中汲取哪些教训?养殖企业如何面对日益提高的食品安全要求? 李东风:作为猪肉消费大国,猪肉的安全必定要受到消费者密切关注,双汇事件促使行业经过整顿、反思而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企业应当时刻牢记自己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遵纪守法,切勿滥用抗生素、激素等,同时要控制污染物排放。大企业应该建立全程追溯体系,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政府的责任是加强监管,我国的规模化猪场少,大多是散户饲养,且养殖户的素质多数较低,确实给监管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但此次瘦肉精事件的影响严重,已被定为刑事案件,政府的打击力度非常大。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下发通知,停止盐酸克伦特罗片剂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撤销批准证明文件,并要求已生产的药品由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销毁。高压之下,对瘦肉精的控制事态良好,但我们并不应该放松警惕,因为还有抗生素滥用等问题在威胁着食品安全,威胁着行业的健康发展,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问:近期“洋猪肉”大举进入国内,引起媒体关注,进口猪肉对国内市场是否有影响? 李东风:过高的猪肉价格其实不利于行业发展,往往会导致盲目扩张,产能过剩导致供大于求,对于价格稳定极其不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有十年,我们应该学会利用国际资源调节国内市场。进口是国家正常的宏观调控手段,能够帮助调整市场供应,稳定价格,促使生猪养殖行业平稳发展。猪肉继续降价的空间已经不大,目前的价格已跌破成本,再往下降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报复性上涨。
问: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在规模化的趋势下,如何面对环保压力? 李东风:近年来,国家对环保的要求日益提高。自2009年以来,安徽省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暂行办法》,由于节能减排压力加大,政府部门将严格执行。而在经济发达省份,当地政府一般不太欢迎生猪养殖企业,主要就是出于环保考虑。很多养猪户感到,环保已经成为养殖户做大做强的一个“瓶颈”。
其实环保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通过生产沼气、有机肥等方式,可以有效转化废料,养猪废料通过沼气池发酵加工后生成用于蔬菜、果树灌溉和养殖蚯蚓的肥料,形成循环的经济产业链,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带来经济效益。
问: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判断与期望? 李东风: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未来有困难也有机遇。在当前老龄化的大环境下,养殖企业普遍面临用工荒,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养猪,招聘饲养人员非常困难。在此背景下,企业迫切需要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创造更高的效益,也能增加员工收入,更好地吸引人才。
就行业的布局来看,目前生猪养殖产业正在从沿海发达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这是大势所趋。虽然经济发达地区的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较高,但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水、电等资源,环保压力也非常大。随着三大经济圈的不断扩大和向内陆延伸,经济发达地区的生猪养殖产业将逐步向周边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