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再度彻夜未眠……
把基金会当第三个儿子,从此豁然开朗
2003年春天的某个夜里,他为了基金会的未来,彻夜未眠。他体会到自己年事渐高,但他更希望基金会能无止境地运作下去。无止境地运作,需要有一大笔资金做基础,才能钱滚钱,做更多的事。但他担心,这样是否剥夺了原本该属于子孙的财富权利。
这天晚上,他陷入沉思:“几十年的努力工作,每一分一毫都得之不易,都是清白的钱。却要把这么多的钱送给你不认识的人。”这样做值不值得?儿孙们能体会吗?他一定不要下一代经历他曾经有过的苦难。他曾经跟儿子说:“我吃苹果的味道,都跟你不一样。我吃苹果的味道,比你们香得多。因为我小时候,经过蔬果店,那时候,灯光照着水果,非常漂亮的,非常香,但我没有钱可以买。”
天平的一端是他的骨肉至亲,另一端是可实现他认为很重要的事。他内心陷入天人交战。
突然,他领悟出一个道理:“我现在有两个儿子,如果,我不是两个儿子、而是三个儿子,我是不是也要给第三个儿子一份财产?”只要将基金会视为第三个儿子,财产分三分之一给基金会,就理所当然。
心念一转,豁然开朗。
“这个思想上的突破,让我开心了很多天!那种安慰、愉快的感觉,实在是笔墨难以形容!”李嘉诚对采访团队透露当时的心情。
“财富到某一个数字,衣食住行都无虞,握在手里的用途就不大。如果你不能做到慷慨割舍、有爱心的话,是没有太大意义的,顶多就是遵照华人的传统观念,一代交给一代,如此而已。”他说,“但如果,能将建立社会的责任,与延续后代一样重要,选择捐助财产有如分配给儿女一样,那我们今日一念之悟,将为明天带来更多的新希望。”
令他更高兴的是,当他公布自己的捐款计划后,至少有五名企业家向他表示,认同他“第三个儿子”的想法,并已对社会捐出大笔款项。“他们说,嘉诚啊,你讲到我们没想到的。我们也跟着你做。”甚至,有一次在英国,碰到一位印度大企业的领导人都跟李嘉诚说:“你这样做,解脱我一个很大的瓶颈。”
2005年,李嘉诚将私人投资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anadian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持股出售,所得港币78亿元全数捐予基金会。李嘉诚,用独到的方式诠释商人的社会地位。而且,相较于许多企业家成立基金会,节税考量大于捐助,李嘉诚的私人捐款,全部是缴税后捐出。李嘉诚并订明:“基金会所有收益,不可以为我本人、我的家族成员或基金会任何成员或董事,带来任何直接或间接的个人利益。”
“除了我固定控有股权的上市公司包括长实、和黄、赫斯基(Husky)之外,我将五十多年的积蓄,全无条件地送给世上。我庆幸自己能做出这个正确决定,一夜无眠也是值得的,自己更绝不会后悔。”
他跟家人说:“我一生可以成立这样规模的基金,心里绝对不会惋惜。捐出来,是高高兴兴捐出来,去做,也是高高兴兴去做,一点都不会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