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趋势关乎理性,小趋势关乎情感。大趋势紧追全球化,小趋势体贴本土化。大趋势是金钱不眠,小趋势是人文关怀。大趋势是商业价值决定流行文化,小趋势是小众保留私人个性。大趋势的钞票味和血腥味,不如小趋势的体温。”
大趋势,其实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小趋势,则是每个人各自的生活方式。大趋势是个集合体,一个集合体很容易冲淡各种感性因素,变成理性的总和。就像一滴油入了海,再如何个性,也最终会变成海所具有的基本属性,所以大趋势,是一种稀释型的理性。如果找个对比,那它就像地缘政治学,或者地理文化学。一个民族的特点,一个国家和外部国家或者战争或者平和或者交流的理由,倒到最根本上,是被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影响。中国两面环山一面环海,坐拥两大河流域,农耕发达生活较为安逸,唯一的缺口来自北方游牧民族。所以朝代更替、文化交流、战乱和平,都与北方和游牧民族的强盛与否有关。而整体上,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是脱离世界环境的自我安逸派。欧洲小国林立,自然条件恶劣,彼此流动方便,自然就更重个体个性、更自然野性。
现代一个国家的大趋势也是如此,和经济、政治环境、国际分工这些理性条件有很大关系。中国后来崛起,用30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100年的发展历程,GDP直攀到一国之下,它国之上,在经济上有了充分底气。但这些是在牺牲环境、仰仗巨大而低廉的劳动力情况下完成的,国际分工也处于下游末端,尚未进入、而又无比渴望成为主流文化。这个结点的中国,崇尚经济环境的货币数量,但在世界环境又充满金砖国家暴发户般的无奈。逆反心理,就更加渴望金钱:“你不是看不起我有钱么,我就偏用钱砸死你。”
小趋势就像每个时代的点缀。它们也许无法改变这个时代的脉络,不会成为历史书上“导火索”、“突变点”的存在,但它们是每个个体生活在这个时代最直接也是最后的证据。在社会主义大一统的时代,小趋势少之又少,我们的生活方式都被统一到了一个模板下,复制粘贴,就出来各种各样容貌不同境遇相仿的个体。而在现在的时代,你需要个性,别人也需要你有个性,这是你存在于这个时代的意义。你选择何种生活方式?这是如此个人的事情。但在每一个人都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时,时代就形成了一种力量,多元化的力量。多元化代表着活力与未知,这正是国家和每个人都需要的。
博洛尼最开始做生活方式的宅间设计,是叫7间宅。后来还是做生活方式,已经变成了16间宅。再然后,16间宅描述得不够精准,又加入了7个姿势,成了“7姿16式”。不管7还是16,都远不能概括中国当下的生活方式种类,我们只能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来说明人与人之间微小差异带来的迥异生活方式。比如白天坚强夜晚脆弱的女强人,与白天强晚上也强的女强人,对颜色、线条、材质的偏好各有什么不同?时至如今,生活方式更加辐射化,这也是好事,谁想每天都在过别人、或者这个社会的同样步调呢?
做生意也一样,首先要明确的是大趋势。这个时间节点,国人有什么样的向心力?有着什么共同诉求?世界对东方尤其是中国最好奇的地方在哪里?也许会比较喜欢从哪个角度、或者更直白地说什么商品什么服务了解中国?然后就是要细分小趋势。几乎没有什么个体顾客,在乎大趋势的分析:在当今的经济状况、自然环境下,我们向您建议,您的居室装修,应该如何如何,才能在这个时代跟上人们的步伐。大家在意的都是小趋势的关怀:你受过这样的教育,有过这样的旅行经历,曾经如此迷恋这样一种音乐,我想,这样的颜色线条,也许能让你一进门,就有了真正回到家的感觉。
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大趋势,但却实实在在地被它影响着生活。同样,我们也许并不都了解自己内心最渴望的小趋势,却被它影响着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