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鸡是广东三大名鸡之一,因主产地在广东省封开县售花,建国后易名杏花乡因而得名,当地又称“米仔鸡”。它具有早熟、易肥、皮下和肌间脂肪分布均匀、骨细皮溥、肌纤维纫嫩等特点。属小型肉用优质鸡种,是我国活鸡出口经济价值较高的名产鸡之一。杏花鸡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封开县内,省内的怀集、德庆、郁南、新兴、肇庆、佛山、广州等地也都有饲养。近年江苏、北京等地也曾引种饲养。
一、体型外貌
杏花鸡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被毛紧凑,前躯窄,后躯宽。其体型特征可概括为“两细”(头细、脚细),“三黄”(黄晓、黄羽、黄脚)、“三短”(颈短、体躯短、脚短)。雏鸡以“王黄”为主,全身绒羽淡黄色。公鸡头大,冠大直立,冠、耳叶及肉垂鲜红色。羽毛黄色略带金红色,主冀羽和尾羽有黑色。脚黄色。母鸡头小,喙短而黄。单冠,冠、耳叶及肉垂红色。体羽黄色或浅黄色,颈基部羽多有黑斑点(称“麻点”),形似项链。主、副冀羽的内侧多呈黑色,尾羽多数有几根黑羽。成年公鸡体重1.5—2.0公斤。母鸡1.2~1.6公斤。母鸡年产蛋60-100枚,蛋重41克左右,蛋壳褐色。
二、品种性能
1、产肉性能
农家以放养为主,整天觅食天然食饵,只在傍晚归牧后饲以糠拌稀饭,因此,杏花鸡早期生长缓慢。在用配合饲料条件下,据测定,112日龄公鸡的平均体重为1256.1g,母鸡的平均体重为1032.7g。未开产的母鸡,一般养至5--6个月龄,体重约达1000-1200g,经10--15d肥育,体重可增至1150-1300g。
杏花鸡羽毛生长速度较快,3日龄的雏鸡开始长主翼羽,羽长达0.5--1.5cm,20日龄开始长主尾羽,40日龄身体各部分羽毛都开始生长,60日龄全部长齐,羽毛丰满。母鸡长羽比公鸡快10d以上。
据对112日龄鸡的屠宰测定:公鸡半净膛屠宰率为79%,全净膛屠宰率为74.7%,母鸡半净膛屠宰率为76.0%,全净膛屠宰率为 70.0%。皮肤多为淡黄色。因皮薄且有皮下脂肪,故细腻光滑加之肌问脂肪分布均匀,肉质特优,适宜作白切鸡。
据1983年华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和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用同批次不同周龄的鸡作胸肌定点测定,结果证明杏花鸡不同生长阶段的肌纤维直径都比目前在香港的主要商品肉鸡“石歧杂”纤细。
2、产蛋性能
杏花鸡性成熟早,公鸡60日龄有20%开啼,80日龄性征明显,但一般在150日龄开始利用。母鸡在150日龄时有30%开产。在农村放养和自然孵化条件下,年产蛋量为4-5窝。共60--90个。在群养及人工催醒的条件下,年平均产蛋量为95个。蛋重为45g左右。蛋壳褐色。150日龄30%开产,年平均产蛋为95枚,蛋重45克左右。
3、繁殖性能
公母配种比例,农家放养的为1:15,种蛋受精率为90%以上;群养的为1:13--15,种蛋受精率为90.8%受精蛋孵化率为74%。杏花鸡就巢性强。30日龄的育雏率在90%左右。
三、杏花鸡肉鸡区别其他品种的主要特点:
1、黑尾巴,主翼羽和尾羽有黑色。
2、玻璃皮,相对其他鸡,杏花鸡皮下脂肪较少,皮薄;
3、蔗渣骨,杏花鸡的骨相对其他鸡显纤小、较脆。
4、鱼鳞羽,杏花鸡毛片小,紧凑,羽毛边缘有绒羽,外观看起来就似乎批了一身鱼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