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种类宁多勿少。
许多养殖场(户)误认为药物品种多比少好,这样鸡群发病后某种药不起作用,还有其他药起作用。因此,平时就在饲料、饮水中添加2-3种药物,一旦发病,又在饲料中增加数种抗菌药,结果导致某些药物产生拮抗作用,不仅浪费了药物,增加饲养成本,而且疗效降低,起不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二、剂量大比小好。
有的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平时不重视鸡群的饲养管理和疫病控制。一旦发病,不管什么疾病,就擅自在饮水、饲料中添加大剂量的抗菌药物,误认为剂量越大,见效越快,效果越好。有时超出正常剂量的2-3倍,甚至10倍。这样做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导致药物中毒,造成更大的损失。切记药品在治疗量内是药品,超出治疗量就会变成毒品。
三、人用药比兽药强,进口药比国产药好。
农户中普遍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这就是国产药物质量不如进口药物好,人用药物比兽用药物强,价格高的比价格低的疗效好。事实证明很多药品中,国产药的质量并不亚于进口药,而进口药在价格上则普遍高于国产药。在药物选择方面,最关键的是对症下药。首先考虑所用药物对所发疾病是否有效,其次还要考虑价格和投药途径。至于国产药和进口药,以及人用药与兽用药的差别,只是人的感觉误区。比如鸡群如果发生的是某种病毒病,再高级的进口人用抗生素也是无济于事的,离开对症用药这一条,任何盲目用药都是劳民伤财。
四、疗程长短不当。
任何一种疾病从发病到治愈都有一个过程,治疗时也要讲究疗程。有的农户一见到鸡群精神状况稍有好转,病情稍有所控制,便误认为病已治好,立即停止用药。这样造成的后果是病情出现反复,不得不又一次大量用药,使细菌产生抗药性,更难治疗。还有的农户恰好相反,在一个疗程治愈的疾病,不惜代价,又用一、二个疗程,同样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加大成本。正确的方法应在病情控制之后及群体表现正常情况下,适当延长用药1-2天,以达到巩固疗效的目的。
个别生病,全群投药,病鸡吃药少,健鸡吃药多。目前养鸡多是规模化饲养,育雏、育成多平养,产蛋鸡笼养。当见有一、二只发病或死亡时,不问病情,不采取隔离措施,动辄全群投药,导致少数鸡发病,全群鸡吃药。不仅白白浪费了药物,而且群体中发病鸡由于食欲不好,吃不到药物,而健康鸡却吃药过多,导致健康鸡药物中毒,造成新的损失。因此,一旦鸡群发病要在弄清病因的前提下,迅速隔离发病鸡,采取不同剂量分别治疗发病鸡只,预防健康鸡。
五、用药剂量上的误差。
这是最易被忽视的问题,现在很多兽药都推荐按用料量加药,如某种抗生素推荐用量为每100公斤饲料加50克,该群鸡正常时每天耗料300公斤,则应加150克药物。当鸡群发病后,因采食量下降,耗料量仅200公斤,这样服药量只有100克,达不到用药浓度,很难起到治疗作用。较为科学的用药剂量应按体重或每天采食量添加药物。用户在用药时还应认真阅读说明书,注意药物的实际含量。如喹乙醇既有98%的纯粉,也有5%的预混剂,如果不注意将两种药物用反了,要么不起作用,要么造成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