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提高母猪繁殖效率关键在母猪的繁殖管理,而其核心在母猪配种与妊娠管理。配种管理是用符合配种要求的健康公猪与符合种用体况的母猪进行适时配种并以提高受孕率和产仔数为目标。后备母猪因配种时间难以把握,同时配种不当也将影响到下一胎甚至整个繁殖生产期,因而后备母猪的配种问题更应引起重视和关注。
笔者主要从后备母猪配种中注意的要点及查情的角度出发,阐述其在实际操作中相对与经产母猪更应关注的问题。
1.适龄配种
后备母猪的适宜配种时期应视品种而异,一般引进品种和培育品种为8-10月龄,120公斤体重左右,杂交品种一般为6-8月龄,体重在100公斤左右。过早配种不但影响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势必影响母猪排卵数量和乳腺发育,最终造成产仔数低、产奶量低,最严重的是影响其终身繁殖性能的发挥;过迟配种,不仅增加饲管费用,而且多次发情不配,造成母猪不安心采食,也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性机能。一般建议,初情期不配,以第2个或第3个情期配种较为适宜。
2. 配种方式
配种方式与母猪产仔等繁殖性能也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可分为自然交配、人工授精、混合配种三种方式。研究表明,母猪混合配种受胎率和分娩率明显高于自然配种方式,而平均窝产仔数差异不显著。混合交配可通过公猪的自然试情而掌握最佳的交配时间,随后的人工授精是利用优良的公猪精液,因而配种效果较好;全自然交配形式,使用公猪群体较大,对公猪精液质量难以做到实时监测;而采用人工授精较难准确掌握母猪发情适配期,容易错过母猪的发情准确时期,另外缺乏公猪对母猪的自然刺激,造成前列腺素分泌不足而影响排卵。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目前规模化猪场中一般采用人工授精的配种方式。人工授精中配种前应对受配母猪外阴部进行严格清洗消毒,并用干净毛巾擦干。而对于初配后备母猪,在插入输精管的过程中由于猪处女膜的阻力,当感觉有阻力时,要稍后退,再缓慢将输精管插入,当再次感觉有阻力“弹回”时即可输精。插入输精管时要注意避免受到污染,不要把阴道口的尿液、水带入子宫颈口,插输精管时力度要轻。同时后备母猪输精过程中容易躁动,倒骑在母猪背上同时按摩母猪的后海穴、外阴、乳房及腹部,让公猪与输精的母猪接触,以使其舒适安静下来,刺激子宫收缩,防止精液倒流。配种时间多选择在早晚及采食前后两小时,防止采食过饱造成胃破裂和配种应激,提高受胎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