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抗菌素尽管存在抗药性和残留,但正确应用并未发现有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直接证据。
前不久欧洲二恶英污染饲料事件给予饲料工业一个警示,饲用抗菌素再次被人提起并成为饲料工业可能污染食物链的证据之一。
1.抗菌素的作用机理与效果
1.1 作用机理
抗菌素活性作用所必需具备的性质:能适当地被摄入体内,并在体内进行分布;能渗透到微生物中;在细胞内对靶细胞器具有选择作用。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菌胞壁合成,损害细菌胞膜,干扰核酸代谢;干扰遗传信息表达,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基因功能。
1.2 实际效果
NRC(1998)总结了抗菌素在改善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方面的效果。在1194个试验(共32555头)中,抗菌素可使断奶仔猪、生长猪、生长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分别提高了16.4、10.6和4.2%。饲料转化效率分别改善了6.9、4.5和2.2%。同时,抗菌素的使用与环境质量呈反比,即随着环境质量的改善,抗菌素的提高生长成绩的效果越来越小。
2. 抗菌素的耐药性
美国已证实抗菌素抗药性的存在。研究认为:可能因为滥用抗菌素加速致敏细菌的淘汰,而抗药性细菌却生存下来。抗药性传递通过基因表达和质粒(美国已证实抗菌素抗药性的存在。研究认为:可能因为滥用抗菌素加速致敏细菌的淘汰,而抗药性细菌却生存下来。抗药性传递通过基因表达和质粒(R-因子)进行,而后者更具威胁。欧盟(EU)成员国(西班牙、葡萄牙和比利时除外)于1998年12月14日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维吉尼亚霉素、螺旋霉素等四种抗菌素。
瑞典1986年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但1998年调查发现:仔猪腹泻率升高;死亡率上升了1.6%;达25Kg体重需多耗5.2天;禽饲养上NE难于预防和治疗;对环境卫生要求大大提高;治疗剂量用药大大上升,1988年与1995年全国总抗菌素用量差异不大。
3. 常用抗菌素的选择
饲用抗菌素一般用量很小就可起到防治疾病和促生长作用。其使用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饲用对象、生长阶段、抗菌素的种类、饲养环境、日粮成分、抗菌素之间及与其它药物配伍等多种因素。
3.1 畜禽种类、生长阶段 不同种类畜禽,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均会影响饲用抗菌素的作用效果。一般认为:饲用抗菌素的促生长作用在畜禽的幼龄阶段较明显,随着日龄的增长促生长作用逐渐减少或消失。
3.2 饲用抗菌素的种类 不同的抗菌素作用效果不同,同一个抗菌素在不同的试验条件、生产条件下作用也不相同。
杆菌肽锌 杆菌肽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由地衣型芽胞杆菌发酵制得的一种不稳定多肽,含有多种组分,以A为主。生产中是当杆菌发酵,杆菌肽效价最大时加入ZnSO4制得。若按A计算,含锌7%左右。杆菌肽锌在猪、鸡、牛等家畜中均可应用,甚至可以用于蛋鸡。大剂量作用对肾可能有损害。我国规定的用量为:猪添加百万分之四到百万分之四十;鸡添加百万分之四到百万分之二十;
维吉尼亚霉素 维吉尼亚霉素含M1体、S1体,M1为大环内酯,S1为环状多肽,当M∶S=70∶30时,抗菌活性最高。维吉尼亚霉素不易被肠道吸收,残留很小。美国规定用量为:猪添加百万分之十到百万分之二十,体重超过45kg的猪禁止使用;鸡添加百万分之二到百万分之五,蛋鸡禁用,但欧共体允许将其用在蛋鸡。
泰乐菌素 容易分布于全身;血中浓度低;脏器中浓度高;与大环内酯之间(白里霉素例外),大环内酯与林可霉素之间易产生抗药性。在卫生条件差,日粮不平衡的情况下作用较大。我国规定的添加量为:4月龄以内的猪添加百万分之十到百万分之一百,4~6月龄的猪添加百万分之五到百万分之二十;8周龄以内的鸡加百万分之十到百万分之五十,屠宰前5天停药。
黄霉素 优点:毒性低,无副作用,基本不残留。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黄霉素在消化道中不被吸收,是较好的饲料添加剂,应用时间长、范围广,对牛、猪、鸡、兔都有效果。美国FDA规定肉仔鸡,百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二;猪,百万分之二到百万分之四。日本的用法为:鸡,百万分之零点五到百万分之五;哺乳猪,百万分之五到百万分之二十;仔猪,百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十。
金霉素 为广谱抗菌性药物。金霉素能抑制有害微生物并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因而提高畜禽生长速度,改善饲料效率,同时加强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日本和美国允许使用,批准使用量为:乳猪,百万分之十到百万分之一百;牛限于6月龄以内,添加百万分之十到百万分之五十,屠宰前48小时停药。
4. 配方师的期望
在日粮中添加抗菌素,总体上有促进生长的效果,但同时又受到日粮类型的影响。如麦类的非淀粉多糖,可引起畜禽肠道内产气荚膜杆菌数目增多,添加抗菌素(杆菌肽锌)后,可抑制肠道中产气荚膜杆菌的增殖。
除此之外,常须注意抗菌素之间的配伍禁忌与联合用药。而替代品的涌现,营养、药理学、社会学的介入,同时也会对配方师选择抗菌素产生重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