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瘦肉精、地沟油、有毒蔬菜,再到毒苹果,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在国内早已是风声鹤唳,任何一条关于食品行业的负面消息都能引起全国范围的极大震动。
面对严峻的形势,上到官员下到网民,纷纷建言献策。然而,无论是完善法规,还是严格监管,都属外界助力,确保食品安全的核心关键还在于企业。那么这些企业该如何扛起“食品安全”的重任呢?
作为国内肉制品行业屠宰量最大的企业、国家肉制品领军企业,也是国内最早一批成熟壮大起来的肉制品企业,金锣集团在食品安全方面已经未雨绸缪,始终把产品质量与安全置于首位,走在了行业的前面。
金锣人早就认识到:谁掌握了产业链的源头,谁就在市场中胜利了一半;而且也早已采取了行动只有从源头上真正地保证优质,才能最终将他们“一切为了人类健康”的理念切实实现,企业也才能持续发展。
同时,金锣集团还不忘从细节入手,采用规模化养殖、源头五统一、专人驻厂监管制等措施,把好产品生产的第一关;综合运用20多道检疫检验程序、质检员制度等手段,以重重安检实现全程管理无缝化;依靠冷链配送、产品追溯制度等实现终极保障,从而构建起业内最严格的品控体系,领衔肉制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全产业链保产品品质
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越来越重视,全产业链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国内食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产业链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坚实基础”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现如今,该模式不仅得到了我国政府层面的鼎力支撑,也成为了众食品企业竞相追逐的发展目标。
具体到肉制品领域,金锣集团正在积极践行全产业链模式,从昔日小厂发展成为今天中国肉制品行业的翘楚,它已经迈向了高端化的全产业链时代;在力保食品金牌品质的同时,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那么金锣集团是如何构建这一全产业链体系,以确保食品安全的呢?
作为肉类行业的龙头企业,金锣率先构建了一条从饲料研发、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到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终端销售的高新技术“全产业”链,并且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融合,使产业链科技含量大幅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企业赢得了良好效益。
经过多年发展,金锣集团目前销售网络健全,现已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有245家销售办事处、18000多家冷鲜肉专卖店。同时公司拥有先进的电子商务系统,各种产品均可网上询盘、直接订购、自动配送。
营造肉制品发展新空间
继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信息化部联合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后,4月,两部门再度联合发布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明晰了重点内容。值得关注的是,文件将“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确定为未来五年食品工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和首要任务,将“推动食品全产业链有效衔接,鼓励食品工业企业积极向上、下游产业延伸”确定为《规划》的一大亮点。
政府对于食品品质和全产业链条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事实上,除了这些宏观指导和支持,近几年全国各地在食品安全监管上也相继推出各种举措,呈遍地开花之势。相关资料显示:去年9月,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便对原有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线索举报奖励办法做了修订,不仅进一步扩大了举报主体范围,还提高了奖励幅度;今年3月,试行3个月的上海市食品安全投诉热线“12331”正式开通;5月初,甘肃方面也出台新规,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行政执法力度……
毋庸置疑,这些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促进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到行业共建中来。金锣集团正是抢抓这一机遇,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全面引领产业健康发展。
为品质工程“上保险”
什么是全产业链?
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这是个熟悉又陌生的概念。通俗地来讲,全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从源头做起,涵盖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即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品,通过对各环节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此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企业要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控制,对各环节负责。
金锣集团率先采用的便是目前海内外推崇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自2008年开始构建至今,其全产业链模式日臻成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从饲料研发、种猪培育、生态养殖、到加工生产、冷链物流,再到终端销售,由于涵盖了三农产业发展的全过程,整个产业链被称为“国内肉制品行业最长全产业链”。
一直以来,食品行业流传一个说法“得源头者得天下”。在上游,金锣集团所实施的便是源头策略,依托自建的规模化养殖基地,通过自主研发饲料、主动引进美国种猪、自行培育商品猪等措施,保障原材料(即生猪)的安全性。金锣集团自2008年起计划斥资20亿元自建集种猪场、饲料厂、养殖场等为一体的生猪基地,并同步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于一体的标准化、集约化、科学化的规模化养殖体系。
在加工环节,金锣集团更注重标准化生产。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猪屠宰时都要经历入场消毒、待宰洗浴、安乐屠宰的过程;鲜肉分割时要进行预冷排酸,经过贯穿全程的20道检验检疫程序;熟制品加工在选择自产新鲜猪肉的基础上,会添加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整个生产过程远程可监控,实现了加工过程、出场产品的标准化。
而在下游,金锣集团则通过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和“统一形象、统一规划、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标准”的冷鲜肉专卖营销模式,向消费者输送健康、营养的食品。
领跑行业健康发展
金锣集团在全产业链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不仅为企业自身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也惠及了全产业链相关的群体,并最终起到领跑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有专家评论,全产业链模式的运用和推广是金锣发展史的一大变革,也是中国肉制品行业的一次升级。
几年来,单凭全产业链优势,金锣集团获得的奖项便有十几项。例如,2010年,金锣集团成功当选为“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唯一指定肉制品供应商”,代表中国肉制品首次登陆亚运舞台,向世界展示中国肉制品的产品品质和行业成就;2011年,第九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上,金锣集团还被中国肉类协会授予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强势企业”称号……
在完善全产业链时,金锣集团始终秉承“兴一处龙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不仅有效提升了当地农民生猪养殖的水平,为农民就业和致富提供了良好平台,还吸纳大量当地劳动力进入企业,对拉动“三农”经济和推进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到2015年,肉类制品及副产品加工达到 1500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达到17%以上,全国手工和半机械化等落后生猪屠宰产能淘汰50%以上。”金锣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为企业提供了发展良机,金锣将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肉类深加工”这一主业健全全产业链,把品质工程做大、做强,为中国肉类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做出积极的努力。
构建行业最严的品控体系
金锣集团在率先构建全产业链的基础上,从各环节入手,构建起业内最严格的品控体系,领衔肉制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严把产品品质第一关
规模化养殖、源头五统一、专人驻厂监管制……这些看似细小的措施保障了金锣猪源的安全与稳定,使肉制品加工从源头得到了保证。
面对近年来上游产业陆续暴露的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规模化养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确保产品质量,源头是第一步。”金锣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实行规模化养殖,从源头上遏制潜在危险源,是保障肉制品食品安全和市场稳定的重要出路。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金锣集团自2008年起计划斥资20亿元自建集饲料厂、种猪场、养殖场等为一体的生猪基地,发力规模化养殖,进军产业链上游。
仅短短四年时间,金锣的规模化养殖便初见成效。截至目前,仅在“大本营”山东建立的大型养殖基地便达16处之多,像沂水县姚店子镇、许家湖镇、四十里铺镇……这批最早建立的养殖场,无论养殖规模还是技术运作都已相当成熟。山东试点成功后,金锣集团又快速复制规模化养殖的成功模式,在全国进行推广。2011年,规划投资8亿元的金锣通辽养殖基地便在内蒙古破土动工,为自养生猪再添新力。金锣集团表示,未来两三年时间,金锣还将建立15处养殖场,预计自繁自养的商品猪数量达到200万头,占年屠宰量的20%左右。
在加快规模化养殖步伐的过程中,金锣集团还逐渐形成了“自主研发饲料、引进种猪、自繁商品猪”一条龙的独特优势。一方面集团通过自建饲料厂,自主研发饲料,对饲料品质进行全面把控;另一方面还通过进口美国种猪、自繁自养等途径,保证生猪出栏量与口味口感的升级。现如今金锣集团为每个养殖基地都配备了曾祖代至父母代的种猪场以及饲料加工配套工程,最大限度地保证规模化养殖的集约化、标准化。
同时,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肉制品消费市场需求,金锣集团还实行了“公司+农户+基地”的新型生产模式,变分散养殖为规模化养殖,变粗放式经营为标准化经营。以“统一种猪、统一饲料、统一药品疫苗、统一收购商品猪”的模式最大限度确保原料品质和安全。
在此过程中,“驻场监管制度”发挥的重要作用尤其值得一提。这里的驻场监管制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政府对于企业的监管,而是金锣在企业内部推行的“专人驻场监管”。简单来讲,针对与集团签署合作协议的农户,集团会定期抽调精干力量,派驻到农户处“现场办公”。驻厂监管员既要严格监督检查生猪喂养、防疫等各环节,对发现滥用饲料、忽视防疫等行为,立即终止合作;同时还要详细记录生猪的出厂日期、数量和去向等情况,从而确保“不合格、不安全因素”不进入生产环节。
过程管理“无缝化”安检
凭借种种近乎严苛的品控措施,依托严格的品控体系,金锣集团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严格确保出厂产品的安全健康和高品质。
对于食品企业来说,优质的原料仅仅是个开始,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更为关键。金锣集团在重视源头管理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质检。
为了保证产品安全和品质,金锣集团不仅设置了三轮检疫检验、四道质检关,20余道程序,还建立了质检员制度、配备高温室……可以说,在产品生产中布下了重重检验关口。
从生猪进厂到屠宰再到深加工的整个过程中,金锣所有产品都需要在屠宰前、屠宰中、屠宰后分别进行三轮检疫检验。当然,实际操作起来这三道大关还是远远不够的。“……待宰检疫、药残监测、体表检验、胴体复检、微生物监测、金属探测……”在工作人员出示的检查清单上,记者看到包括生猪品质检验、各种病症病理检疫、各项器官机能检测等在内的共计20多道生猪屠宰检疫检验程序。金锣集团负责检疫的工作人员说:“这些程序贯穿全程,能从根本上确保肉制品的品质安全,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得安心。”
事实上,除了设备和技术的检验外,金锣集团还会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补充检查,并为此专门建立了质检员制度。据生鲜品部门的负责人介绍,一头经过重重安检的生猪屠宰后,可以分割成二百多块规格不同的成品,而每个产品都会有一个专门的质检员负责跟进。这样算下来,跟进生猪分割的质检员队伍就能达到二百多人的规模。“这些质检员一般都是有三五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集团每年都会对其进行严格的培训……”正是这些质检员的“望闻问切”为每一个产品的安全上了“双保险”。
终极保障 “最后一公里”
金锣集团不仅率先认识到“食品安全可回溯体系”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也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为中国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可回溯体系”建设做出了表率。
与其他行业不同,食品行业上关系国家社稷下关联一日三餐,其特殊性对从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流向百姓餐桌的“最后一公里”怎么走也至关重要。
在前期规模化养殖和中期重重安检的基础上,金锣集团将品控体系的范畴扩展至了终端环节。金锣正在逐步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和GPS跟踪系统,目前仅自有的冷链物流运输车辆就有1500多辆;而其实施的“统一形象、统一规划、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标准”六统一专卖店模式也保证了向消费者输送食品的营养和健康。
此外,为了维护消费者对产品情况的知情权,并确保产品安全和健康,金锣目前正在企业内部计划推行一种“食品安全可回溯体系”。该体系将在综合利用电子标签、条形码、视频监控、网络查询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这样,金锣生产的所有产品都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证”产品追溯码。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网络系统和产品追溯码,消费者就可以清晰获知所购买金锣产品的生产单位、生产日期、供应商信息、检疫信息等。全程透明,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有据可查,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产品可追溯,是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以记录食品来源、生产、包装、检验、监管、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信息。这样,消费者通过它,便可以清晰获知食品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信息。对于企业而言,一旦发现问题,则能根据溯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而对于企业自身来说,这样一个全透明的可追溯体系,也便于金锣集团实现自查和质量管理。一旦发现问题,企业能够根据溯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从而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如今,产品追溯制度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支持。在今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中,也强调了要“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完善食品生产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保持我国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6月12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常晓村表示,国家重视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尽管该追溯体系还未完全面向大型企业开展,但这是大势所趋。
链接
成立于1994年的金锣集团,是一家以肉制品加工、大豆深加工、水处理等三大产业为主导,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境外上市企业,是一家以生猪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型企业,已形成年屠宰加工生猪2200万头、肉鸡2亿只、年产肉及肉制品20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是中国最大的生猪屠宰加工和肉制品生产基地。公司现有员工3万余人,总资产104亿元,在全国设有11处生产基地、245家销售办事处以及18000多家专卖店,并在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设有分公司和办事机构,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397亿元、利税28亿元。
金锣拥有从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引进的高温火腿肠生产线、低温肉制品生产线、屠宰冷分割生产线。金锣牌高温火腿肠和低温肉制品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冷鲜肉连年被评为“全国安全放心肉”,金锣品牌被国家商务部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金锣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