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玉米率先“登场”导致东北产区购销环节慢了一拍,关内外新玉米市场表现出“两重天”,此外,深加工企业库存积压、原料采购需求难现增长,或将令玉米期价暂难“回春”。
受新玉米上市压力影响,大连玉米自10月份初以来的反弹行情已告一段落。华北玉米的率先“登场”导致东北产区购销环节慢了一拍,关内外新玉米市场表现出“两重天”,贸易主体的陆续入市尚未对期价起到利多效应。而深加工企业库存积压、原料采购需求难现增长,或将令玉米期价暂难“回春”。
产区上市进度存差异
由于近期东北部分地区出现罕有的雨雪天气,导致东北玉米上市明显慢于华北地区。随着华北玉米的逐渐入市,在市场价格基本形成的同时,也吸引了中纺集团、中储粮、山东东佳等大型加工商对华北优质玉米的采购兴趣,挤占了东北玉米的市场份额。但因整体购销氛围并不浓厚,且供应宽松,华北新作玉米价格以稳中趋弱为主。虽然收储传言来袭、农民心理预期抬升限制了整体下跌幅度和速度,但上市压力释放缓慢,令新玉米价格底部尚未探明。
受此影响,东北新作玉米只能以华北偏弱的价格作为参考,但同时却呈现出“报价混乱”的特点。据了解,哈尔滨地区标准水分新玉米报价在2330元/吨、公主岭地区按1:1.2折扣挂牌价为2130元/吨、沈阳地区优质玉米进厂价在2480元/吨。各地价格空间差距较大,可能导致东北产区新玉米市场价格要在11月底或12月初才能形成,届时,价格也将面临主产区粮源全面上市的冲击。
南北港口库存此消彼长
在华北玉米暂时成为市场主流的背景下,新玉米流向不仅在产地进行消化,也成为销区的主要来源,导致南北港口玉米库存“冰火两重天”。
一方面,东北新玉米受陈玉米出库压力排挤,到港量偏少,制约了港口库存的增长。目前,北方港口新粮主要以装箱方式随收随走,平舱仍以前期陈粮为主,由于陈玉米价格优势丧失,港口贸易商抛售陈玉米意愿增强。而因销区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多以采购华北玉米为主,使得“小批量上市-适量消耗”的循序渐进传导路径正常运行。尽管贸易商收购启动较慢,但并未对港口库存施加压力。
另一方面,随着新粮陆续到达南方销区,加之进口玉米批量到货,共同推升了南方港口玉米库存,令价格承受天量库存压力之重。有关数据显示,10月下旬以来,南方港口玉米库存就已出现明显的仓容不足问题,目前,南方港口玉米内贸库存已突破50万吨,若计入进口数量,总库存高达60万吨之上。
然而,虽然北方港口库存已经历了近两个月的连续下滑,降至104万吨左右,但预计在新粮交替的演进下,陈粮供应将退居“二线”,新粮批量供应或导致南北港口库存双双攀升,令价格难有起色。
深加工和饲养需求不振
疲软的玉米价格并未激起下游企业逢低采购的备货热情,由于玉米加工产品和养殖效益持续不佳,令玉米的整体消费受到抑制。10月份以来,国内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出现明显回落,目前,吉林和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淀粉报价分别为2920元/吨和2950元/吨,较9月底下跌100~150元/吨,由于中小淀粉企业开工率上升,企业产品库存积压严重,出货压力不断增强。
在饲料需求方面,受养殖景气度持续低迷影响,当前部分饲料企业产品销量出现环比10%~30%的降幅,如果生猪价格弱势不改,饲料价格的下挫还将拖原粮市场,且自下而上的悲观气氛传导也将导致玉米现货行情继续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在相邻大豆品种相对强势的情况下,玉米市场却逆势偏弱,基本面的疲软注定连玉米期价缺乏上行动能,预计C1305合约近期将被拘泥于2400元~2450元/吨振荡区间,后市期价能否回涨需关注国储入市政策收购的启动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