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玉米产量预期大幅下调的背景下,国内玉米价格一路走高,6月份以来的涨幅在150元/吨左右。虽然近期这种强势上涨的局面有所趋缓,但笔者认为,在国内库存日益减少、国际玉米价格持续走高的情况下,连玉米后期或将高位运行。
美国玉米产量不容乐观
美国农业部最新作物生长报告称,截至8月5日当周,美国玉米生长优良率为23%,前一周为24%,去年同期为60%;当周美国玉米凹损率为26%,之前一周为13%,去年同期为6%,五年均值为7%。优良率降到1988年以来的最低值,再加上如此高的凹损率,必然导致美玉米单产大幅降低。
上周末美国中西部玉米种植区喜迎降雨,且预计本周将出现更多的降水,这对缓解玉米种植区的旱情十分有利。玉米在吐丝前后是水分敏感期,此时干旱会造成授粉结实不良,玉米将会严重减产。据美国农业部作物生长报告,截至8月5日当周,美国有97%的玉米已经吐丝。此时降雨虽然对缓解旱情有利,但对改善玉米单产已意义不大。美国玉米产量前景仍不容乐观。
库存减少,价格易涨难跌
周二,9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860元/吨,高出广东港同期玉米价格250元/吨左右,进口玉米价格优势荡然无存。昂贵的进口玉米使得国内企业开始转向国产玉米市场,或将助推国内玉米价格上行。
目前南方港口的玉米库存已降至31万吨,北方港口玉米库存持续数周下降,已降至190万吨左右。当前玉米主要集中在中间环节,基层粮源基本销售一空,并且较高的气温使得玉米保存困难,库存成本增加。此外,南方饲料企业补库已经开始,需求有所提升。低库存、高成本以及转旺的需求支撑着国内玉米价格,持有粮源的粮库和贸易商看涨心态渐浓。
受此影响,国内玉米现货价格持续升温,东北产区玉米价格逐步走高,当地饲料企业提价求量。哈尔滨中等玉米进厂价2350—2380元/吨,涨10—20元/吨;长春价格在2400—2410元/吨,涨10元/吨。华北产区由于玉米霉变率较高,饲料厂需求较弱,多被小麦所替代,市场流通粮源持续减少。
小麦、玉米价差限制上涨空间
日益扩大的小麦、玉米价差促使饲料企业加大小麦的替代量,小麦替代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目前,南方销区新产小麦与玉米价差维持在250元/吨左右,这种价差在短时间内难以缩小,小麦替代仍将保持较高的比例。饲料领域小麦的大量替代,在一定程度减少了玉米消费量,对玉米价格形成压制。
美国玉米的大幅减产引发了市场对2012/201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的担忧,国际粮价因此应声而涨。虽然美国主产区出现降水,但这对改善玉米单产已无实际意义。因此,短期内国际玉米价格难以大幅下行,玉米内外价差将继续存在,这对国内玉米价格的上涨将是强有力的支撑。
8月份是国内传统的饲料消费高峰期,在陈玉米库存不充足、新作玉米未上市的供应断档期,预计玉米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