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胃酸中毒是一种营养代谢病,有亚临床型和急性型之分。正常情况下,反刍动物瘤胃内pH值维持在6左右,当pH值低于5.5即发生瘤胃酸中毒。一般认为,瘤胃内pH值在5.0~5.5之间发生亚临床酸中毒。pH值低于5 即发生急性酸中毒。牛瘤胃酸中毒是指反刍动物采食过量的易发酵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和葡萄糖而引发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因饲喂过程中大量添加或连续多日增加精料配给而致病。若不采取治疗措施,轻者影响生产,重者可导致病畜死亡。
1 病因及临诊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过食籽粒饲料者发病缓慢,症状较轻,过食粉碎精料及面糊者发病迅速。牛过食谷物之后饮水,谷物在瘤胃内很快发酵,产酸产气,破坏了瘤胃内环境,病初即表现无食欲,反刍、嗳气减少或停止,当出现瘤胃胀满时,患牛兴奋不安,不时起卧,后蹄踢腹,鼻镜干燥。叩诊瘤胃呈鼓音,触压如硬面团样。瘤胃内的有机酸急剧上升,被吸收后患牛表现为步态不稳,心率加速,100~130次/分,呼吸浅快,70~90次/分,体温升高至39.2~39.6℃。当瘤胃内pH值降至6以下时,患牛多卧地不起,呻吟磨牙,瘤胃停止蠕动,瘤胃内容物多呈稀糊态;鼻端及眼圈紫红色,血液浓缩,眼球下陷,口粘,色暗红,头颈歪向一侧或头后仰,类似产后瘫痪的典型症状。有的牛闭目昏迷,排粪停止,少尿或无尿;有的牛排出少量带黏液及未消化的饲料颗粒的稀粪,气味酸臭。
2 发病机理 研究表明,反刍动物采食大量的易发酵碳水化合物后,瘤胃中能产生大量的L一型乳酸的细菌快速生长繁殖,同时,乳酸利用菌来不及代谢而产生的大量乳酸,因而造成酸中毒。虽然瘤胃中含有一定的碳酸盐、磷酸盐、蛋白质和VFA(挥发性脂肪酸),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但是由于日粮发酵产生有机酸速度更快。瘤胃液pH值可以从7.0左右很快下降到5.0以下。研究发现,牛链球杆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埃氏巨型球菌的耐受酸度的最低值分别为4.8、5.4、5.6,在瘤胃pH值低于5.5以下时,牛链球杆菌仍可以发酵产生大量的乳酸,但是乳酸利用菌却无法及时代谢乳酸,最后导致乳酸在瘤胃中的累积,从而导致全身酸血症。
3 治疗 牛过食谷物后如果发现及时,立刻进行治疗,处理比较简单。只需把瘤胃内的部分谷物用小苏打水洗出后,灌入液体石蜡油1000~1500毫升,再静注5%碳酸氢钠500毫升,糖盐水1000毫升,禁食一天,即可治愈。但对已经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牛,应予重视,治疗如下。
(1)输液补碱 瘤胃酸中毒的牛均处于不同程度的脱水状态,为使机体尽快再水化和解除酸中毒,必须适时输液补碱。由于该病的初、中期阶段,血糖水平普遍升高,所以常采取5%碳酸氢钠1000毫升,10%氯化钠500毫升,25%葡萄糖1000毫升,安钠伽20毫升,一次性静脉注射,每天1~2次,连用三天。
(2)温水灌肠 瘤胃酸中毒的病牛,大多处于胃肠弛缓状态,相当一部分病畜排粪不畅,温水灌肠可以把滞留于消化道末端的有害产物冲出体外。即使病牛可主动排便,温水灌肠对其排除毒物也大有裨益。
(3)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牛,此法比较实用,能够较快从根本上缓解牛酸中毒的症状。方法:保定好牛,按照常规手术法,选择牛的左侧欠窝部作为切口,剃毛消毒,打开腹腔,然后按照瘤胃切开的手术要领,切开瘤胃,术者把瘤胃内的发酵物取出,冲洗,然后将准备好的小苏打粉(500克)放入瘤胃。缝合瘤胃,关闭腹腔,手术完毕后,对牛进行常规输液,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4 典型病例
(1)2008年10月22日雅安市雨城区对岩村陈某牵来1头病牛。 ①主诉:该牛10月20日脱缰偷食了大约20千克玉米,下午表现精神不振,吃少量干草,用菜籽油1千克、食盐0.25千克温水灌服后,表现拉稀、内混有未消化玉米颗粒。 ②临床检查:心跳109次/分、呼吸68次/分、体温39.2℃,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眼球下陷、肌肉震颤、行走摇晃、呻吟、眼结膜黄染。瘤胃蠕动力弱,内容物中充满、坚硬,病牛有腹痛表现。 ③治疗:小苏打水洗胃导出大部分瘤胃内容物后灌入石蜡油1500毫升;5%碳酸氢钠1000毫升,10%氯化钠500毫升,10%葡萄糖盐水1000毫升,加入20%安纳加20毫升静脉滴射,分别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6,各一盒;然后温水灌肠。第2天牛开始采食,三天后回访已经痊愈。
(2)2008年11月14日雅安市雨城区姚桥镇严某的一个奶牛场。 主诉:病牛可能偷食了很多精料,病牛表现精神不振,不吃食。 临床检查:病牛精神沉郁、眼球下陷、肌肉震颤;瘤胃蠕动音很弱,触诊内容物坚硬,病牛伴有腹痛症状。 治疗:手术疗法,通过手术取出大量的精饲料(玉米、豆饼),然后放入一定的小苏打粉,缝合瘤胃,关闭腹腔。常规输液三天,每天一次,11月20日,回访已经痊愈。
5 讨论 为了减少奶牛瘤胃酸中毒病例的发生,强化饲养管理,及时发现与对症治疗较为重要。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饲养管理 控制淀粉的采食量,反刍动物酸中毒与淀粉采食量及其在瘤胃中的消化程度密切相关。淀粉在瘤胃中的发酵速度越快,程度越高,造成酸中毒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2)维护瘤胃pH值 中和瘤胃中产生的部分有机酸 Russell和Hino(1985)提出,瘤胃pH值是决定瘤胃微生物区系和代谢产物的重要因素,过低的瘤胃pH值对维持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正常的发酵不利,易引起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因此,可通过增加进入瘤胃的碱性物质或缓冲剂的摄入量,或增加能产生碱性物质的饲料原料等措施,以中和瘤胃微生物产生的大量的有机酸,抑制瘤胃pH的降低,减少酸中毒的发生率。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在日粮中添加碳酸盐等缓冲剂和增加日粮中的纤维含量。
(3)增加日粮中的纤维含量 在日粮中添加粗饲料是控制酸中毒的有效方法。研究者认为粗饲料能够通过增强瘤胃蠕动来提高瘤胃中有机酸的吸收和通过刺激咀嚼活动增加唾液分泌量,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缓冲剂如碳酸盐、磷酸盐等,从而促使瘤胃pH值升高减轻酸中毒发病率。
(4)日粮中添加有机酸 添加乳酸等有机酸能增强瘤胃乳酸利用菌的活性,有利于改变瘤胃微生物区系,达到提高利用乳酸的能力,从而降低酸中毒的发生率。在提高反刍动物日粮精料水平过程中,可以添加一定比例的含乳酸或乳酸菌的青贮饲料,对预防酸中毒有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