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月5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了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并着重指出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法等法律15件。在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报告中对于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决心可见一斑,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最具威慑力的就在于“食品安全法”的修订。2014年12月25日,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对于食品安全的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都有了细致的规定。
对于畜牧领域来说,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然而由于利益的趋势,畜牧领域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却屡禁不止,从三氯氰胺到瘦肉精,每一次食品安全时间的发生都警醒着畜牧人应该从己做起,从严管理,为食品安全承担一份责任。在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零容忍”问题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等多个方面。养殖过程中重金属、兽药残留、病死动物不经处理随意丢弃等问题曾经一度让畜牧行业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之所以屡禁不止就是因为法律漏洞、执法不严,才让一些利欲熏心的黑商人有机可乘。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不仅要依靠群众监督,更要依靠的就是立法上的完善和执法上的严格。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后指出,“群众对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有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2015年,修订之后的“食品安全法”将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展示其巨大的力量,相信在法律的威严下,任何隐秘的肮脏和罪恶都将暴露在阳光之下。
“食品安全法”的修订除了给民众提供了保障,也给行业带来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2015年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投入到食品安全领域的建设中,新的科技手段,将在行业内掀起一轮新的“科技风”。同时在信息公开化的平台上,将会形成更加良性的竞争,健康安全的食品将从田间地头真正走向百姓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