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恒天然奶粉“肉毒杆菌污染”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最终却被证明只是虚惊一场。新西兰初级产业部8月28日发布声明称,由新西兰政府委托进行的后续独立检测确认,恒天然浓缩乳清蛋白原料以及包括婴幼儿奶粉在内的使用该原料的产品均不含肉毒杆菌,而是与之相似的梭状芽孢杆菌。而此前一天,上海市质监局也发布了对多美滋预防性召回的14个批次产品相同的检测结果:均未检出肉毒杆菌和肉毒毒素。
出现如此不可思议的逆转,这样的食品安全危机堪称乌龙。恒天然集团方面透露,他们在发出预防性召回之前曾委托检测机构对相关样品进行检测,表明相关乳清蛋白粉存在肉毒杆菌,继而发出潜在风险预警。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思的原话是,当时基于“我们反馈的检测结果,我们别无选择,必须立即向监管机构汇报,并与客户一起发起全球预防性召回”。从已经透露的信息看,恒天然在发起预防性召回时是果断且急迫的,如果检测结果能再拖一拖公布,相信在对疑似问题乳清蛋白的再次检测中可以发现误检的存在,也就不至于制造一个全球性的乌龙事件。尤其是在婴幼儿食品这一舆论相当敏感的领域,这一乌龙对于企业的经济影响显然是巨大的,不仅对恒天然本身而言,对下游企业的重创更是不言而喻。恒天然自身的损失或许还能自我消化,但下游客户遭遇的损失显然也要买单。恒天然集团在肉毒杆菌信息发布上存在过失,并且给下游客户造成损失,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恒天然的行为对下游客户造成侵权,这些客户可以向恒天然要求赔偿。肉毒杆菌事件出现惊天大逆转,对于消费者而言或许可以松口气,但是对于恒天然而言麻烦远未结束。
然而,经济上的损失远不及在信誉建立上带来的利好多。恒天然集团与新西兰政府秉承公开透明的态度做出预警令人佩服。一家新西兰“国企”,自己把未确认的“可能风险”公布出来,在其他国家市场内展开一系列召回,最后确认:风险排除。这样的乌龙,是增强了消费者对这家企业的信心还是反之?相信市场自然会有答案。我国国产奶粉自2008年三鹿事件爆发以来陷入冰点,几乎一蹶不振,今年开始国家层面要重振乳业市场、重塑国产奶粉形象的信号明显释放。6月20日国务院转发了九部委联署的“乳业新政”,开始启动针对乳制品行业的多层面重拳整治,先是发改委对多家奶粉生产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后有国家工商总局对上游供应商利乐包装立案调查。无论从法规还是调研规模来看这次整治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国乳业迎来了复兴的契机。
事实上,最终能否抓住复兴机遇,不取决于乳制品企业能否通过并购成为经济“巨无霸”,而取决于奶制品企业能否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品牌信誉。恒天然的肉毒杆菌事件给正打算重振旗鼓的国内企业树立了一大标杆,尤其在食品安全这种容不得丝毫马虎的领域上。心存侥幸,几乎是所有企业在面对质量问题与安全问题上首先可能产生的反应,一边是必将面临的巨额损失,一边是可能不为人知的安全问题,两权相害取其轻,使命感与责任感随之抛诸脑后。但事实证明,当企业为了履行自己的使命与责任而选择放弃巨额经济利益,市场终将投桃报李;当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纵容食品安全问题的泛滥,罔顾消费者的权益,它终将被市场所唾弃,甚至拖累整个行业陷入发展停滞,三鹿集团恰是明证。
婴儿奶粉行业中的一次乌龙性危机事件,让奶粉行业再一次被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无论是对危机事件的反应处理,还是对奶粉生产的严格把关,乳制品企业必须将消费者的健康放在首位,维护奶粉行业的食品安全及声望形象。这是重振国产奶粉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