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部在今年4月中旬就发出通知,从9月1日起,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将不得再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的乳制品。尽管离9月1日的“大限”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是焦虑已在牛初乳产业弥漫。
笔者近日了解到,不少针对婴幼儿的牛初乳复合粉由于政策所限,近期都有“尾货出清”迹象,还连带可添加到普通食品中的牛初乳也遭到事件“误伤”。有专家表示,国内牛初乳资源每年达40万吨,卫生部复函不应让消费者对牛初乳产品本身感到恐慌,而业内也将继续争取牛初乳国标的出台。
日前,笔者登录淘宝搜索,发现不少牛初乳粉产品仍有出售,但是促销力度明显加强。如一款名为×瑞滋的产品售价504元,店主5月以来一直以“买一送一”做促销;而×宝氏婴幼儿牛初乳原价280元,现价159.99元。
市场波动
产销计划受冲击
4月,卫生部函复质检总局称,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的乳制品。5月初,卫生部举行例行发布会释疑,其后媒体纷纷把焦点落在“牛初乳属于生理异常乳”这句论断,各界关注再度升温。这次除了0个月~4个月的婴儿配方食品外,连带其他牛初乳产品都一并遭到质疑。
近日,在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一家大医院旁的母婴店,笔者看到货架上只剩下一款牛初乳产品出售,生产日期还是去年3月份的。
“卫生部明确了牛初乳可广泛添加到普通食品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普通食品标准执行。”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生产商介绍说,但是行业被“误伤”,导致产销计划受到冲击。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有厂商已计划转型,将重点放在一般奶粉乳粉甚至酸奶上。
专家答疑
尚未见食用后出现危害
据国家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刘鹏估计,以我国为例,1000万头的乳牛存栏量约可提供初乳资源每年超过40万吨。
刘鹏表示,牛初乳固体含量大大高于常乳。其中球蛋白、白蛋白、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含量高,而乳糖含量较之常乳低且热稳定性差(加热至60摄氏度即开始出现凝固),所以它和末乳才被列入“异常乳”。
据他所知,我国已批复以牛初乳粉为原料或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批文70多个,批复的保健功能为“增强免疫力”。而这些批文中除一些含有其他不适合婴幼儿成分组方外,几乎均无不适宜人群。
“作为市场试验品,应允许牛初乳的存在。”乳业专家王丁棉介绍说,牛初乳最大功能是其免疫蛋白功能。国内市场的牛初乳已出现约10年,尚未有食用后出现危害的临床记录。
业内观点
应制定国家标准
据了解,我国“牛初乳行业规范”(RHB602-2005)中对牛初乳理化要求符合的关键规定是“蛋白质含量≥40.0%,免疫球蛋白IgG含量≥10.0%”。
但是,王丁棉表示,目前牛初乳仍未有国标,只有前几年由中国乳协颁布的上述行业规范,人体每日摄入的推荐量也没有说法。
日前,一家曾经参与上述规范制定的主要企业负责人呼吁,应尽早出台牛初乳国家标准。他透露,业内曾向主管部门表达应该制定牛初乳国标,但是此前他得到的反馈是,对方认为牛初乳产业仍未“足够大”。
“所以对于国标能否出来,我们目前并不太乐观。”他说,国标的缺失让产业今后的发展平添不确定性,希望日后能透过乳协的游说继续推进制定工作。
据刘鹏介绍,黑龙江省就有亚洲最大的年处理牛初乳5000吨规模的制造企业。截至去年,我国的牛初乳企业已有14家通过了新的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的审核。他个人认为,牛初乳仍是除人乳以外提供天然免疫等功能最为现实的资源,应实现它应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