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东莞市绿宝(简称)有限公司黄副总经理心情大好,日前出台的《东莞市生猪生产规划(2012-2020年)》(下称《规划》),让他朝在东莞建设养殖示范基地的设想迈进了一大步。 据了解,《规划》从养殖规模、选址、饲养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更细致的目标和要求。而随着本地养猪业发展蓝图的明晰,生猪养殖产业链上的企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规划》的出台将使东莞生猪养殖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趋势发展,巨大的商机有望吸引大企业介入东莞市场,通过整合产业链,实施一条龙运营,改变以往散乱的养殖、销售局面。在业内人士眼里,这份《规划》或将成为东莞养猪业重塑的一大契机。
事实上,自2006年开始,东莞陆续认定了数批“供莞生猪定点基地”,逐步形成全市猪肉基本依靠外地供应的局面。2011年,东莞市出台了《东莞市保障生猪生产稳定物价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初步提出了今后东莞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方向。
《规划》的出台,或将改变东莞整个生猪养殖产业以及猪肉零售市场的格局,重塑养猪业发展方式。在专家看来,通过各方面更高、更细致的要求,会使东莞生猪养殖业趋向规模化、规范化,改变以往以个体为主略显散乱的发展方式,产业科技含量、污染治理能力都会提高;从零售市场方面来说,更规范的上游,加之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也会导致更多高端品牌和产品的出现。 此外,《规划》的出台也有利于建立更完善的食品安全溯源机制,能够为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帮助,从而推动东莞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目前,黄副经理正在着手争取100亩左右的林地,计划在东莞建立零排放的示范养殖基地。“随着本地生猪养殖规划的逐步明确,我们有意将小部分养殖量转移到东莞基地,这对企业的运营有很大的帮助。”他表示,示范基地主要承担生猪养殖规范流程展示的功能,同时也起到应急供应的作用。
据了解,绿宝公司的生产基地是位于茂名的“供莞生猪定点基地”,所有生猪都要从茂名运到东莞然后再销售。基地每年生猪出栏达到5万头,自去年5月进军东莞市场之后,目前专卖点已进驻20个以上的镇街。 虽然在东莞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从外地运送生猪至东莞的过程却也带来了种种困扰。他说“从茂名的基地运一车生猪到东莞需要8个小时,并花费 4000元的物流成本,而如果在本地养殖,按照每车80头计算,每一头能够节省200元的物流成本。”目前该公司在东莞每天的销售量为60头,物流成本降低之后,猪肉价格也可能会随之下调,从而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长时间的运输,生猪吃喝拉撒都在车上,卫生条件的恶化有可能导致疾病、猪肉变味等问题。因此,本地养殖这也有利于保障猪肉的品质和健康。 此外,由于天气、道路等因素的影响,生猪运输过程中难免面临种种不可预知的麻烦。《规划》出台后,企业在应急供应能力方面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据介绍,东莞每年消费生猪约300万头,市场上的瘦肉型猪肉占据80%左右的份额,土猪目前只占20%。因此,即使是年出栏量达到规划中的15万头,仍有95%的需求需要通过外地供应来填补。 “巨大的市场空间会吸引更多大型企业进入东莞,通过对产业链一条龙的整合,以因应《规划》提出的规模化、规范化要求,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行业的升级。”
去年5月底,小耳花土猪“绿宝1号”进军东莞市场。东莞市绿宝公司独家代理了销售“绿宝1号”,采取连锁经营的模式,现已在多个镇街开设41家专卖点。按照计划,“绿宝1号”将在东莞的镇区布局80家专卖点。目前,该品牌在东莞30元以上每斤的生猪市场中占据了90%左右的份额,成功抢占了市场制高点。
规划提要: 《规划》要求市环保部门牵头,今年底前研究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据了解,《规划》要求,猪场必须位于非禁养区内,且不得位于石马河流域的凤岗、塘厦、清溪、樟木头、常平、桥头、谢岗镇,不得位于莞城、东城、南城、万江、寮步等纳入大市区规划发展的镇街,不得位于被列入“省中心镇”的13个镇,不得位于完全不设村委会的镇街,不得位于松山湖高新区、生态产业园、虎门港和长安新区,并且远离水源地、敏感区和中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