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肉价的变化让消费者很是欣喜,虽然说进入夏季后食用量不大,但价格下去了总归是一件好事。的确,看看这几个月来农贸市场的猪肉价格,走出的就是一条向下的曲线:昨天,市区大云农贸市场的前夹心、条肉均价都是25元/千克,比上个月同期下降了2元/千克,跟二三月份相比则下降了3元/千克,这在近期不断上涨的菜价里,更是显得难能可贵。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今年1月底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持续下降,与1月31日相比,5月7日全国猪后臀尖肉、猪五花肉日均价分别下降了15.2%和15.8%,全国多个省市的猪肉价格已经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不过,消费者们高兴了,养猪场的日子却不好过了。“目前我们的生猪出栏价只有14.6元~14.8元每千克,而每生产一千克猪肉的饲料、人工、疫苗等成本却要13块多,算下来一头猪的身上只能赚50~150元,利润很薄啊!”负责生产的沈经理感慨,这还是在养殖场上规模、管理精细化的前提下实现的。去年肉价最高时,生猪的出栏价能达到19元每千克,如今跌了两成多,一些小型的养殖场没有规模优势,养殖成本又没有跟着降,基本只能保本。都说菜贱伤农,肉贱同样也让养殖户们“伤不起”。
肉价为什么会在今年持续下降?沈经理分析,季节是一个原因。夏季本来就是肉类消费的“淡季”,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价格出现下调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另外,养殖周期也是一个原因。大部分农副产品生产都有一个周期,价格会在周期内呈现出规律性变化,他认为,目前处于积极补栏后形成的供应高峰期,价格也随之陷入了低迷。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年的生猪行情尤其惨淡,养殖户们面临的可能是近年来最严峻的形势。“猪周期”越来越短,价格波动越来越大。 有养殖户指出,2005年之前,基本上四五年为一个周期,但现在这个规律已经越来越难捉摸了。“很多原因打乱了这个周期,这给我们的生产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位养殖户认为,跟几年前相比,目前大规模养殖场增多了,生猪供应量也提高了,往往一旦出现价格下调许多养殖场就会大规模抛售生猪,这更加剧了生猪价格的波动。近年来饲料等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很剧烈,成本的变化自然会带动猪肉价格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