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遇事之后,处理事情的方式,反映了当事人的基本价值观和能力,也就是说遇到同样的事件不同思维的人处事的方法会有很大的不同;结果也不一样,展现给人们的是水平不一样;人们只看到了处事的方式与结果,看不到处事前的思维过程,就此来说,中国人会通过其做事的表现与结果来分析其价值观(德性)而知其人;西方人会强调事物的过程与结果;就疾病来说中医是通过机体表现来分析机体心理、生理、应激、环境等因素对整体抵抗力的影响,进而知道机体与致病因素的抗争阶段和机体能力,使用中药给予及时的帮助,使机体快速恢复。
中兽医站在发病者的角度观察机体变化,依据变化来分析机体对待致病因素的对抗能力,分析机体疾病的过程与防治措施。例如:同一种日龄动物遇到同一种致病力相同的病原,因个体抵抗力不同而发病先后不同、或发病后表现不同、病程不同、转归结果不同,这种情况西医的主要用药大致相同而中兽医则完全不同。例如同样是一种感冒,发病后有的只表现发烧(因抵抗力而发烧轻重不一),有的表现发烧怕冷,以后有的仍表现高烧、有的表现吐泻;食欲表现也不同,有的逐步恢复,有的更加严重;不同的表现中兽医会采取不同的治法。中兽医是看病者的表现来分析机体的综合能力,是根据机体能力的盛衰用药的,用药的原则是整体调理。
炉子上的水烧过头了,呼呼冒着热气,需要让水保持恒定的温度停止沸腾,这时候你是在往壶里加凉水,还是把炉子调小,中医的思维是通过调理炉子相关部位把炉火调到合适大小还要让其使水的温度恒定,让旺火之源不起作用;而西兽医的思维是加凉水或灭掉旺火之源。西兽医预防疾病是杀灭火源,治疗疾病往往是根据看到的病理反应, 来分析致病根源(外来因素), 针对病原(外因)施治;中兽医预防疾病是根据机体的生理状况、体质、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调整机体的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中医治未病);中兽医治疗疾病是根据机体的症状来分析机体能力(内因),根据机体能力用药施治;称为辨证论治,通过中药的性味归经特点和组方来调理全身脏腑功能, 达到治病求本之目的。
中西兽医是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经过两种不同的社会经验的积累而形成的两种不同理论指导的医学体系,两个理论体系在指导临床治疗疾病时,从不同角度控制疾病。都能达到控制疾病之疾病。
西兽医的思维方法是直接的、局部的、依靠数据的,通过一些化验、检查的结果数据来用药,用药的方向是对应外来致病因素或机体表现结果数据的高低用药,在一些诊断明确、结果改变就会使病体迅速改善的疾病中表现出优势;问题是检验异常数据的出现已经是在病中,畜牧业者最大的愿望是不发生疾病,病前预防用药要了解中兽医。
中兽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讲究疾病导致结果与整体机能的关系,重在调理机体本身恢复能力,并且强调天人(动物)合一,动物与自然与社会相互联系、认为机体内的脏腑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治病是调理机体脏腑之间关系与外界自然的统一,这种治病思维决定了中兽医治病是运用中药维持机体处于平衡状态,调整动物与外界环境的平衡,机体平衡了就不会发病,就如一个家庭和谐平衡了就不闹矛盾一样,这是中兽医防治疾病的根本。可见中兽医用药不是用来抵抗致病病原,而是重在调理机体。所以中兽医在疾病预防、提高抵抗力、加快疾病恢复、没有明确诊断的疾病控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畜牧养殖疾病防控中减少西药应用,提高肉、蛋、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可见中药应用要减少用量、增强疗效必须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组方应用,结合机体生理、病理阶段,环境中季节、天气变化等因素合理用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中西兽医尽管思维角度不同,但各有优势,正确结合使用中兽药或西兽药,使其优势互补,减少用药量,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及其不良反应,从而以最低成本达到控制疾病之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