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油菜籽经机械压榨或溶剂浸提制油后的残渣称为菜籽饼或菜籽粕。菜籽粕的形状有粉状、片状和粒状三种。
二、分类
1.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分为95型和200型
2.根据菜籽含芥子酸和硫葡萄糖苷的量分为:普通菜粕和“双低菜粕”
三、加工工艺
油菜籽的榨油工艺主要为动力螺旋压榨法和预压浸提法,目前生产上以后者占主导地位。
四、营养特性
1.蛋白质、氨基酸含量:
菜籽粕中均含有较高的粗蛋白质,约34%~39%。
氨基酸组成较平衡,含硫氨酸、苏氨酸含量较丰富,精氨酸含量低。
2.能量:
菜粕中因粗纤维含量较高,约12%~13%,有效能值(2.53Mcal/kg)较低。
碳水化合物为不宜消化的淀粉,且含有8%的戊聚糖,雏鸡不能利用。菜籽外壳几乎无利用价值,是影响菜籽粕代谢能的根本原因。
3.矿物质中钙、磷含量均高,但大部分为植酸磷,富含铁、锰、锌、硒,尤其是硒(0.29mg/kg)含量远高于豆饼(0.06mg/kg)。
4.维生素中胆碱、叶酸、烟酸、核黄素、硫胺素均比豆饼高,但胆碱与芥子碱呈结合状态,不易被肠道吸收。
五、畜禽动物中的应用
1.猪料中的应用
(1)猪对毒物含量高的饼粕,适口性差,在饲料中过量使用,会引起不良反应,如甲状腺肿大、肝肾肿大等,生长率下降30%以上;显著影响母猪繁殖性能。
(2)肉猪用量应限制在5%以下,母猪则低于3%。
(3)经处理后的菜籽饼粕或“双低”品种的菜籽饼粕,肉猪可用至15%,但为防止软脂现象,用量应低于10%。种猪用至12%对繁殖性能并无不良影响,也应限量使用。
2.奶牛料中的应用
(1)菜籽饼粕对牛适口性差,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甲状腺肿大,但影响程度小于单胃动物。肉牛精料中使用5%~10%对胴体品质无不良影响。
(2)奶牛精料中使用10%以下,产奶量及乳脂率正常。低毒品种菜籽饼粕饲养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品种,可提高使用量,奶牛最高可用至25%。
3.禽料中的应用
在鸡配合饲料中,菜籽饼粕应限量使用。一般幼雏应避免使用。品质优良的菜粕,肉鸡后期可用至10%~15%,但为防止肉鸡风味变劣,用量宜低于10%。蛋鸡、种鸡可用至8%,超过12%即引起蛋重和孵化率下降。褐壳蛋鸡采食多时,鸡蛋有腥味,应谨慎使用。
4.水产料中的应用
(1)菜粕是淡水饲料常用的植物蛋白质原料,在草食性和杂食性鱼饲料中的使用量最高可以达到50%左右。一般应用配比在35%以下。
(2)菜粕的使用最好与棉粕按照1∶1或2:1的比例进入配方,主要是氨基酸平衡性好一些,同时也避免一种原料的使用量过大。菜粕的价格低廉,来源方便,是配制草鱼、鳊、鲫等饲料的良好蛋白源。
(3)在肉食性鱼类、虾、蟹饲料中一般限量5%以下使用或不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