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扩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复制的过程。而复制就要先把基础的管理流程、制度和标准都建立起来,并让它运作成熟,沉淀成自己的标准模式,然后,才能慢慢进行复制。
在中国早期的市场中,因为刚性需求十分明显,很多企业当时都是抓住了某一方面的刚性需求,才让自己的企业得到了高速成长,这绝非老板个人的经营能力所致。可是,在最近几年,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这些高速成长的企业却无一例外地面临着无数个发展瓶颈。最近,新优道管理机构应企业家协会之邀,组织顾问专家团对20余家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了管理诊断,在综合了上千份现场诊断的数据资料,进行了数百次的访谈后,我们发现,制约这些企业顺利发展和突破的都是一些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基础管理障碍。这些因素表面看起来可能不痛不痒,却一直让企业裹足不前,就是让很多看起来很光鲜的企业无法顺利突破。
目标不明确。目标能力是管理者必备的基本能力。目标的作用在于整合内部资源,引导、激励并约束内部员工共同努力。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现哪一家企业有明确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管理目标、质量目标、工作目标等任何目标管理文件,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对内部目标也都不甚了了,因为缺乏目标的激励和引导,所以,很多企业中,员工整体的工作积极性都不高,绩效自然也是十分低下。
组织不明确。一个企业必先是一个高效的组织。一个高效的组织必须有科学的组织规划、有合理的层级关系、有明确的责任分配、有严格的组织规则和统一的行为规范。在企业中,我们经常看到下属闲、老板忙的乱象,这就是员工的个人行为替代了公司的组织行为。组织没有发挥作用。在调研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哪家企业有一张完整的、合理的组织结构图,找不到任何一份关于组织管理的标准文件,这就导致企业成员在组织中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无法明白自己的关系,也让整个企业犹如一盘散沙。
计划不明确。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也是行动的先导,计划贯穿整个管理的始终,没有计划员工就像无头苍蝇,干部就会无所事事。计划包括整体计划、部门计划、工作计划及周计划、月计划及项目计划、改善计划,还包括经营计划、销售计划、生产计划、财务计划、物料计划、人事计划等等。可以说没有计划就没有管理,没有计划也无法总结,没有总结就没有提升,在整个调研过程中,我们几乎没有发现任何企业有自己的计划文件。导致所有工作行为都是信马由缰,所以,简单问题天天犯、整体效率低下也就都在意料之中。
标准不明确。在企业中,做事是基本的形态,公司目标的达成就是依靠每个员工都能把自己的事做好做到位。而要员工把事做好做到位的前提,企业就需要制定每一件“事”的标准。然后按照标准给员工进行反复的培训,干部则按照标准进行检查督导。但是,在诊断过程中,我们在企业工作现场几乎没有见到任何一家企业有完整的作业标准文件,很多企业的管理部门也无法提供。
制度不明确。制度就是管理的工具,无规矩则难成方圆,没有制度的管理叫“人治”,也是最低级别、最落后的“经验式管理”。在一个良性发展的企业里,基础管理制度应该不低于30个,健全制度也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责。但是,在诊断过程中,很多企业虽然也有属于自己的制度,但却都是粗制滥造,有的纯粹照搬别人的,不成体系不说,很多文件根本就无法执行,也很少有人把制度当做一回事而认真去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