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禽痘病毒(FPV)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禽痘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禽的皮肤和黏膜病灶中。干燥的病毒表现出明显的抵抗力,在上皮细胞屑片和干燥的痘痂皮中可存活数月或数年之久,阳光照射数周仍可保持活力。
【流行特点】
禽痘的传染常因健康易感禽与病禽接触引起。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病毒散播的主要方式。一般经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蚊子及体表寄生虫亦可传播本病。家禽中以鸡的易感性最高,飞鸟中鸽最严重。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都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两季特别是秋末、冬初蚊子活跃的季节最流行。发病时以雏鸡和青年鸡最为严重,雏鸡往往造成大批死亡。产蛋鸡则产蛋量显著减少或完全停产。
【症状和与病变】
根据侵犯的部位不同,分为皮肤型、黏膜型、混合型三种。
1.皮肤型:以头部皮肤及全身裸露的地方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为特征。病初皮肤出现细薄的灰白色麸皮样覆盖物,并迅速长出结节,初灰白色,后呈黄色,逐渐增大如碗豆,表面凹凸不平,呈干而硬的结节,内含有黄脂状块。有时结节数目多,互相连接融合,产生大块的结痂,出现于眼部可使眼睛完全闭合,称为“眼型鸡痘”。病重的造成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少,体重减轻,产蛋鸡产蛋减少或停止。
2.黏膜型:此型禽痘的病变主要在口腔,咽喉和眼等黏膜表面以及喉气管黏膜出现痘斑,又叫“白喉型”。起初为黄色斑点,逐渐扩散成为大片的沉着物(伪膜),随后变厚而成棕色痂块,凹凸不平,且有裂缝,痂块不易剥离,强行撕脱常造成出血和溃烂。上述假膜出现于喉部,剖检可见喉头和气管粘膜有隆起的单个或融合在一起的灰白色痘斑,引起呼吸困难(似传喉样伸颈张口呼吸)和吞咽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3.混合型:即皮肤型、黏膜型集一身。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
【防制措施】
发现本病应隔离病禽,病重的要淘汰,死者深埋或焚烧。禽舍运动场和一切用具要严格消毒,剥下的痘痂集中烧毁。要消灭蚊子。
1.免疫接种(供参考)
首免10~20日龄用鸡痘苗翼膜刺种,3周龄以内做鸡痘免疫的免疫期为2个月。
二免在开产前进行,用鸡痘苗翼膜刺种,3周龄以上做鸡痘免疫的免疫期为4~6个月。为了有效预防鸡痘的发生,应在6~7月份再做一次鸡痘免疫以提高鸡体抗体水平,增加免疫力。
接种方法:一般采用翼膜刺种法,在鸡的一侧翅膀内侧无羽毛无血管处的皮下刺种。接种后4~5天检查,如刺种部位有绿豆大小的肿胀或结痂反应为好,否则为免疫失败,须重新接种。一般接种后10~14天产生免疫力。
2.治疗
(1)冠、鼻孔、眼睑长的痘可用摄子试探性的轻轻剥离痘痂,然后用碘酒或紫药水涂擦,但要注意药液不进入眼内。
(2)对眼上长痘,上下眼睑粘在一起的要小心扒开眼睑,用棉棒沾上清洁的水慢慢将豆腐渣样物清除,然后用2%硼酸水冲洗眼部或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
(3)对呼吸困难的鸡要用摄子将喉部伪膜小心剥离取出,涂抹碘甘油。
(4)饲料中添加治疗鸡痘的中草药等,连用5~7天,效果较好。同时注意控制继发感染。
供参考:
(1)病的初期用2~3倍干扰素注射或点眼,几天后痘疹即结痂。
(2)鸡长痘后用鸡痘苗紧急接种,3天后即可控制疫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