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原因
1.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影响。当仔猪吮吸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母猪乳头时,病原微生物便进入仔猪的消化道,引起肠道卡他性炎症,肠道内容物发酵与腐败后产生大量气体,增加了对肠道的刺激,使肠道蠕动加剧,造成吸收功能障碍,引发该病。
2.环境应激因素的影响。仔猪10~30日龄时,因春秋气候变换大,尤其是入秋以后,阴雨天持续时间长,气候寒冷,地面凉,使母乳内转移性抗体逐渐减少,导致仔猪抵抗力降低。
5.饲养管理不善的影响。饲料中米糠、鱼粉、油饼等比例过高,仔猪的消化机能不健全,采食后无法消化;霉变饲料含有大量毒素,导致仔猪消化机能紊乱;青绿饲料喂量过多,或轻泻饲料如麦类等比例过大,易使仔猪难以完全吸收利用。若母猪日粮供给的营养不稳定,营养成分不全面,导致母猪过肥,乳汁过浓或母猪过瘦,缺乏乳汁、猪舍不清洁,潮湿、通风不良、有贼风、气候剧变等都是致病因素。
4.哺乳母猪患病的影响。如母猪发生乳房炎、产后热、子宫内膜炎、肠热、便秘等,会引起母猪体温升高,造成生理代谢紊乱,引起乳汁变性,仔猪食入后消化不良,大肠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导致仔猪全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病变引起仔猪白痢发生。
临床症状
仔猪突然发生腹泻,开始为黄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糊样粪便;随后出现水样稀粪,粪中有气泡,腥臭。有时混有血丝;排粪次数增多,每天可达数次,严重时排粪失禁或脱肛;有时呕吐。发病仔猪日渐消瘦,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无光泽,怕冷,呼吸加快,离群独处,或单个伏卧于垫草中。
综合防治措施
1.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初生仔猪,应尽快吃上和吃足初乳,提高机体的被动免疫力。出生24小时内肌注或内服铁剂,可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从而防止继发感染。寒冷天气时,要加强仔猪保温防冻措施,采用增加垫草、保温伞、保温板或红外线灯泡等增温,预防仔猪受凉。在饲料或饮水中加0.5%促菌生或其他菌粉制剂,连续服用,防止仔猪肠道菌群失调,在7~10日龄开始补饲全价仔猪日粮,以满足仔猪机体快速发育。
2.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粗蛋白的含量在17%~18%,母猪产前10天开始减料,产仔当天不喂饲料,喂少量加盐麸皮水。产后逐渐加料,使母猪能够均匀地分泌出数量充足、性状优良的乳汁,利于仔猪的消化吸收。
5.搞好环境卫生。搞好圈舍卫生,制定合理的消毒计划,制定严格科学的消毒和卫生制度。产前对圈舍的地面、墙壁、屋顶、柱栏等进行彻底消毒。饲养人员要做好自身卫生消毒,并要避免非饲养场人员入内。临产时用0.01%的温热高猛酸钾或0.1%新洁尔灭溶液擦洗母猪外阴和腹下的乳房区,每个乳头的乳汁挤掉几滴后再让仔猪吃奶,防止病从口入。每半月用消毒药消毒1次。
4.加强预防免疫。母猪产前25~30天用K88、K99、K98,三价灭活苗或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免疫注射1次。
5.采取抗菌、止泻、助消化和补液等治疗方法。首先抗菌,用链霉素、安普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阿莫西林、泻痢停、克痢王等抗菌治疗。如:口服痢菌净每千克体重每次10~15毫克,每日2次,连用2~3天;或硫酸庆大霉素每次5~1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日2次,连用2~3天或。或黄连素液,每头仔猪肌注黄连素印~100毫克,每日2次,连用2天。
其次止泻,如用鞣酸蛋白等,再用胃蛋白酶、小苏打、食母生等帮助消化吸收。最后补液,用口服葡萄糖生理盐水及多维等。如1 000毫升水中加葡萄糖25克,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