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肥胖综合征又叫奶牛妊娠毒血症,是一种由能量代谢障碍所致的母牛妊娠期过度肥胖,临床上是以食欲废绝、衰弱、喜卧、心率加快、昏迷、严重的酮血症、高病死率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病因
不合理的饲养管理,如饲料品种单一,精料过多,粗饲料缺乏,运动不足等,造成母牛怀孕后期过肥。混群饲养,日粮未按不同生理阶段进行调整,使母牛在干奶期因能量过高而引起消化、代谢、生殖等功能失调。在泌乳后期或干乳期饲喂高能量饲料,如饲喂谷物或青贮玉米太多;或分娩前停奶时间过早;或干奶期拖得过长;或妊娠前期饲料供应过多等,使能量摄入过多,致使妊娠后期母牛过度肥胖,在分娩、泌乳、气候突变或采食量锐减等应激条件下易发生本病。另外,怀双胎或胎儿过大的母牛、产奶量高的奶牛、日粮中某些蛋白质缺乏或缺钙等都可导致此病的发生。
症状
奶牛异常肥胖,产后几天内食欲废绝,产奶量下降,倒地不起,呈现严重的酮病症状,采取治疗酮病的措施亦无效。患牛日渐衰弱,通常经过7日~10日而卧地死去。某些病牛有神经症状,长时间凝视,头抬高,头颈部肌肉震颤,最后昏迷,心跳增速,多数患牛死亡。在整个病程中,体温、脉搏和呼吸正常。如果在产前2个月发生脂肪肝,病牛常有10日~14日的拒食,精神委靡不振,躺卧,呈胸卧姿势,呼吸加快,鼻镜龟裂,鼻腔分泌物增多,有清水样鼻液;到后期排出腐臭的黄色稀粪,昏迷,在安静状态下死亡。本病死亡率高,病程10日~14日。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分为急性型和亚急性型:
急性型 急性型随分娩而发病。食欲废绝,少乳或无乳,可视黏膜发绀,黄染,体温升高到39.5℃~40℃,步态强拘,目光呆滞,对外界反应微弱。伴拉稀,呈黄色恶臭稀粪,对药物无反应,于2天~3天死亡或卧地不起。
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多于分娩后3天发病,主要表现酮病,病牛食欲降低或废绝,乳产量骤减,粪少而干,尿具酮味,酮体反应阳性,伴乳房炎,胎衣不下,子宫弛缓,产道内积多量褐色腐臭恶露,药物治疗无效,卧地不起,呻吟,磨牙。
诊断
根据异常肥胖,产后突然拒食、躺卧等特点,应怀疑为本病。奶牛肥胖综合征必须与产后发生的真胃左方移位相鉴别。真胃左方移位可通过听诊与叩诊相结合,出现钢管音;高精日粮的饲喂和过度肥胖的体况有助于将本病与生产瘫痪、倒地不起综合征等疾病相区别。
治疗
治疗效果不会令人满意,完全拒食的患牛多数会死亡;对于尚能保持食欲的,配合疗法尚有治愈的希望。药物治疗,目的是抑制脂肪分解,减少脂肪酸在肝中的积存,加速脂肪的利用,防止并发酮病。其原则是解毒、保肝、补糖。可选用以下几种治疗方法:50%葡萄糖液500毫升~1000毫升,静脉注射。
50%右旋糖酐第一次1500毫升一次静注,后改为500毫升,每天2次~3次。
烟酸12克~15克,一次内服,连服3天~5天。其作用是抗解脂作用和抑制酮生成。
氯化钴或硫酸钴每天100克,内服。
丙二醇170克~342克,每天两次口服,连服10天,喂前静脉注射50%右旋糖酐500毫升,效果更好。氯化胆碱50克,一次内服,每天两次。
为防止继发感染,可使用广谱抗生素,金霉素或四环素200万~250万国际单位,一次静脉注射,每天两次灌服。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饲料稳定,避免突然变更。干奶牛应限制精料量,增加干草喂量。每头牛每天喂混合料3千克~4千克,青贮饲料15千克,干草自由采食。
分群管理。根据不同生理阶段,随时调整营养比例,干奶牛与泌乳牛分开饲喂。
保证干奶牛每天有1小时~1个半小时运动时间。
加强健康检查 建立监测制度,提早发现病牛。产前一周开始隔天测一次尿酮和pH值,发现病牛立即治疗,
定期补糖、补钙。对年老、高产、食欲不振和有酮病史的奶牛,于产前一周每头牛静脉注射20%葡萄糖液和20%葡萄糖酸钙各500毫升,共补1次~3次。
防治产后酮病 烟酸4克~8克(每头牛每次用量,下同),产前7天加喂,每天一次。
丙二醇200毫升或丙酸钠125~250克,产前8天喂服,每天一次,连服15天~30天。
及时配种 不漏掉发情牛,提高受胎率,防止奶牛干奶期过长而导致过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