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生产瘫痪亦称乳热症或低钙血症,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低血钙, 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
笔者在2012年1~3月份共诊治了8头生产瘫痪的奶牛,治愈率在100%。并分析了引发该病的原因与防治。
1病因
1.1低血钙
1.1.1分娩前后大量的血钙进入初乳且动用骨钙的能力普遍降低,是引起血钙浓度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干奶期中甲状旁腺的功能减退,分泌甲状旁腺激素减少,因而动用骨钙的能力降低;妊娠末期不变更饲料配合,特别是饲喂高钙日粮的母牛,血液中的钙浓度增高,刺激甲状腺分泌大量的降钙素,同时也使甲状旁腺的功能受到抑制,导致动用骨钙的能力进一步降低。
1.1.2分娩后从肠道吸收的钙量减少,也是引起血糖降低的原因之一,妊娠末期胎儿迅速增大,胎水增多,妊娠子宫占据腹腔大部分空间,挤压胃肠器官,影响其活动,降低消化机能,致使从肠道吸收的钙量显著减少。
1.1.3牛患生产瘫痪时常并发血镁降低,而镁在钙代谢途径的许多环节中具有调节作用,血镁低时,机体从骨骼中动员钙的能力降低,因此低血镁时,生产瘫痪的发病率高,特别是产前饲喂高钙饲料,以致分娩后血镁过低而防碍机体从骨骼中动员钙,难以维持血中钙的浓度,从而发生奶牛生产瘫痪.
1.2大脑皮质缺氧
为一时性脑贫血所致的脑皮质缺氧,脑神经兴奋降低的神经性疾病,而低血钙则是脑缺钙的一种并发症,分娩后为生乳的需要,乳房迅速增大,机体血量20%以上流经乳房;泌乳期肝的体积增大,新陈代谢增强,正常可以贮存机体20%血量的肝脏贮血量更多,借以保证来自于消化道的物质转化为生成乳汁的原料。排出胎儿后腹内压突然下降,腹腔内的器官被动充血。上述血流量的重新分配造成了一时性脑贫血、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极度敏感,一旦皮质缺氧,既表现出短暂的兴奋和随之而来的功能丧失的症状。
2症状
2.1典型症状
病程快,从开始发病至出现典型症状,整个过程不超过12个小时,因缺钙产后发生的瘫痪病,患牛卧地躯于胸腹之下,头颈弯向胸腹壁一侧,头和四肢肌肉痉挛不能保持平衡,开始鼻镜干燥,四肢及身体末端发凉,皮温降低,体温降低也是生产瘫痪的特征症状之一。病初体温可能仍在正常范围之内,但随着病程的发展,体温逐渐下降,最低可降至35℃~36℃,精神沉郁,反刍停止,排尿排粪停止,心音减弱,频率增快,每分钟可达80~120次,脉搏微弱勉强可摸到。不久,出现抑制和直觉丧失的特征症状。皮肤对疼痛刺激也无反应,肛门松弛、反射消失。呼吸音深慢,听诊有啰音,呼吸时出现明显的的喉头呼吸音。
2.2非典型症状
病牛极度沉郁,主要特征是头颈姿势不自然,由头部髻甲呈一轻度的S状弯曲.且行动困难,步态摇摆。体温一般正常不低于37℃。
3防治方法
3.1静脉注射钙剂
最常用的是硼酸葡萄糖酸钙用溶液(葡萄酸钙溶液中加入4%的硼酸),以提高葡萄糖酸钙的溶解度和稳定性,一般的剂量为静脉注射20%~25%硼葡萄糖酸钙500毫升,静脉注射的同时,肌肉注射5~10毫升维丁胶性钙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减少复发率。
3.2乳房送风法
病牛横卧,从下方乳头开始 ,用乳头管(无尖静注针头也可)经煮沸消毒后插入乳头孔内,再把导入管(或针头)接上打气筒,由1人固定好乳头插入的导入管,另一人向乳房打气.打至充满但不坚实为度,然后用纱布条扎紧乳头1~2小时后解开,4个乳头同样操作,间隔1小时再重复操作一次。通过向乳头送风,使乳头膨胀抑制分泌,使血钙不降而生,病牛治疗5个小时后由多人扶起站立,逐渐康复。在向乳房送风的1周后,病牛用10%葡萄糖酸钙溶液1200毫升,5%葡萄溶液1000毫升,15%苯甲酸钠咖啡因注射20毫升,12个小时再注射一次。
4预防措施
在干奶期中,最迟2周开始,给母牛饲喂低钙高磷饲料,减少从日粮中摄取的钙量,是预防生产瘫痪的一种有效方法。应用维生素D制剂也可有效地预防生产瘫痪。可在分娩后立即肌内注射10毫克双氢速变固醇;分娩前2~8天,一次性肌内注射维生素D21000万单位,或按2万单位/千克体重的剂量应用;产前24小时还可肌内注射维生素D31毫克,如未按预产期分娩,则每隔48小时重复应用1次;或产前3天静脉注射25羟基胆骨化醇200毫克,都可降低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率。但采用上述方法时,如果不能精确预计分娩的时间,分娩前很早就开始用药,反而会增加发病率,这些必须加以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