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月8日,2023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要加强大豆油料等自主品牌打造,提升农民种植效益。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品牌,使之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农业、弘扬中华文明的一张张闪亮名片。
品牌是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2022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18.5万亿元。面对这么庞大的市场,2022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土特产”文章,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品牌成为三农领域和消费领域的一大热词。”唐珂在会上表示,截至2022年底,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有效用标主体27451家,产品6087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约6200个。三年间,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扩容1800万吨,农产品仓储流通品质大幅提升。从品牌效益看,据测算,2022年农业品牌目录区域农产品产量较2012年增长近55%,销售额增长近80%,带动当地农民收入增长65%。2022年,农业品牌平均溢价率超过17%。
2022年11月底,《黑龙江省“黑土优品”农业品牌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发布。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秋实在会上介绍,目前黑龙江省共有283家企业、672款产品获得了“黑土优品”的标识授权,推动形成了创品牌、管品牌、护品牌、强品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品牌是农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农业强国的重要标志。”
唐珂表示,要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集群等相结合,推动资源要素在品牌引领下聚集。要加强大豆油料等自主品牌打造,提升农民种植效益。要发挥企业组织化、产业化的优势,与原料基地建设相结合,加强自主创新、质量管理、市场营销。打造一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
“要注意搭建国际农产品贸易合作平台,加大海外营销活动力度,支持农业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农业展会。要深度挖掘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精髓,充分利用乡风民俗、传统技艺、历史文脉等文化资源,为农业品牌后置底色、提升底色、增添亮色。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品牌,使之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农业、弘扬中华文明的一张张闪亮名片。”唐珂说。
企业助力农业品牌打造
农业品牌建设离不开企业主体的努力。大北农国际集团副总裁傅培政表示,大北农共有员工约3万人,其中科研人员达到3000人,公司每年的科研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3%。同时,大北农与全国的农业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成立了中关村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致力于将中关村打造为世界农业的创新高地。这背后正体现了“科技创新品牌驱动”的力量。
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中国电信集团农业农村事业部总裁白云东表示,在国资委的支持下,中国电信旗下翼支付平台汇聚央企资源、消费场景、串联平台商户和用户需求,围绕乡村振兴等核心板块,正在逐步转型升级为中央企业新消费平台,并将基于新消费平台丰富的数据资源、多家央企成功的项目经验、专业的运营能力,为各级政府和企业主体提供品牌战略规划服务。
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品牌的还有京东。京东农场相关负责人表示,京东利用大数据形成京东的数据模型和算法,构建消费群体的消费画像,从而制定公共区域品牌的销售策略,再结合市场的需求和区域品牌自身的优势,将品牌的特征、核心价值等信息清晰展示,提升农产品的品牌质量。
盒马(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经理任媛表示,盒马已经实现了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这其中包括建立的550个农产品基地和150个“盒马村”。通过“产地仓”和“销地仓”的无缝连接,一方面帮助农户生产有需要的商品,一方面帮助消费者买到高性价比的农产品,在正向循环中打造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