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进入6月份以来,全国猪价持续回升,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14日,记者走访临沂一农贸市场多处批发零售猪肉摊点发现,随着市场上的猪肉价格一路高涨,不少市民买猪肉的意愿开始下降,百姓餐桌上开始出现猪肉替代品,如鸡牛羊肉和海鲜。而猪肉摊主的批发零售量也出现下降,原本上午10点之前就能卖完的肉,现在甚至连一半也无法售出……
市民如何面对猪肉一涨再涨?
选择一:选择到农贸市场采购
五口之家吃一顿水饺,花50元买一斤半瘦肉
14日上午8时许,在沂蒙路军联农贸市场,市民孟阿姨正在一处猪肉摊前询问五花肉价格。“怎么比前天的价格又贵了?”孟阿姨每隔两三天就会到该农贸市场购买猪肉,对于连续上涨的猪肉价格,孟阿姨说,比起大型超市的猪肉价格,这里的价格相对还能便宜一点,言语中透着无奈。
“今天中午一家人吃顿饺子,打算买2斤五花肉做馅料。”孟阿姨告诉记者,一家五口吃饭,每天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一天起码有两顿得吃肉。“中午和下午,餐桌上都得有肉类。”家中的孙子上小学需要补充能量和蛋白质,儿子和儿媳妇工作繁忙也得吃好,总体算下来,每人每天吃肉的费用就在10元左右。
每天张罗着全家人的伙食,孟阿姨说,她必须得精打细算,既保证家庭成员每天营养摄取量,还要把成本控制好。“猪肉真是一天一个价。”说起持续上涨的猪肉价格,孟阿姨表示,今年5月份的时候,猪肉价格下降得比较厉害,腿肉每斤十八九元,腿骨每斤十二三元。可是进入6月份,猪肉前后腿的价格重新“破2”。
跟孟阿姨有相同感受的还有杨大爷。“家里五口人,中午吃饭也得准备4个菜,最少也得一个肉菜。”杨大爷告诉记者,他是一名退休教师,每月有固定的退休金,但是猪肉价格的上涨还是让他变得更加“勤俭持家”起来。
“我都是两天过来一趟,每次都把所有摊点的价格问一遍再买。”本着哪家便宜买哪家的原则,杨大爷总是在每个猪肉摊点前徘徊许久,看看猪肉质量,再问问价格,最后才决定买哪一家的猪肉。“我们家不吃肥肉,每次买都得是纯瘦肉,价格相对更贵一点。”杨大爷说道。
就算是有固定的退休金做支撑,杨大爷每次采购猪肉都在1-2斤。“今天的纯瘦肉要三十五六块钱一斤,打算买一斤半瘦肉,晚上给孩子们包水饺吃。”把农贸市场的十几处猪肉摊逛了一遍后,杨大爷在一家猪肉摊前停下,购买了一斤半纯瘦肉,并让摊主将瘦肉剁好。
“买了50块钱的瘦肉,一家人吃顿饺子,一般情况下,还能剩下十五六个。”杨大爷说,剩下的水饺,第二天还能做煎包,再准备点馒头干、鸡蛋和稀饭,一家人的早饭就解决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市民不仅仅选择到农贸市场采购猪肉,甚至连购买猪肉的量也适当减少。市民刘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和儿媳在家吃午饭,打算买五花肉包大包子吃。“家里还有点豆角,买了34元的五花肉,用一半的肉包大包子,剩下的肉还能吃好几顿。”刘女士说,现在猪肉价格这么贵,只能选择少吃点。
而家有4口人的陈女士,在购买了82元的前腿肉和62元的排骨后表示,一家人三顿饭都是一起吃的,一天起码有两顿饭得有荤菜。“现在花144元钱买的肉和排骨,也就只够全家吃4天。”陈女士告诉记者,每人每天吃肉成本在9元,能分到的量,也比以前更少了。
选择二:寻找替代肉品
冻货店生意红火
一天批发+零售能卖1万元
14日上午10时20分左右,在沂蒙路军联农贸市场的冉冉冷冻食品批发店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有3名市民在挑选鸡肉、猪肉的冷冻品。
市民张女士在给女儿购买汉堡面包、雪花鸡块、鸡柳和小酥肉。对于近期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张女士直呼:“家里好久不买猪肉了,因为太贵了!”张女士甚至想不起来上次购买猪肉的具体时间了。对于像张女士这样的三口之家,她平时在家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丈夫在外打工挣钱,一家人每天也就早饭能待在一起吃。
“除了偶尔包水饺的时候买点猪肉,炒菜几乎都不放肉。”张女士说,女儿比较喜欢吃油炸食品,买半成品回家的话,可以节约很多时间。“炒青菜孩子不太爱吃,放肉炖菜的话,时间也比较长,两个人吃得又少,不够费事的。”张女士就会选择隔一段时间,到冻品店采购半成品,将家中的冰箱塞满。
张女士说,疫情之前,女儿上学期间,每天7点40就得入校,不到7点就得起床。“早晨做个汉堡,喝碗小米糊,前后也就用十几分钟。”把女儿送到学校,还得采购蔬菜面食水果,准备娘俩的午饭。“孩子一天三顿在家吃饭,得变着花样做吃的,要是老是各种肉炖菜,孩子也会吃腻的。”张女士说道。
在该冻品店采购的崔女士则表示,在猪肉涨价的时间里,家庭的饮食习惯也开始发生了变化。“疫情期间,加入了很多小程序购物群,一些生鲜,比如海鲜和牛肉的价格也很便宜。”崔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一购物群里买过4斤装的牛腱子肉,只需要140元。做土豆炖牛肉、西红柿炖牛肉等菜,孩子挺喜欢吃。也会变着花样做酱牛肉,口味口感都挺好的。
“海鲜的价格一直比较平稳,家里现在主要吃牛肉和海鲜,隔三差五也会给孩子买点鸡肉和猪肉的冻品吃。”崔女士认为,猪肉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百姓的饮食习惯,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可以让百姓的餐桌上的食物变得更加丰富。
记者在这家冷冻品店采访发现,多数消费者都是年轻的妈妈们,她们更喜欢给孩子购买鸡肉、猪肉的冷冻食品,这一特点也得到了店老板周中国的默认。“纯肉烤肠、五花肉串、猪里脊、鸡块、鸡柳、小酥肉等产品,很受这类消费者的喜爱。”周中国表示,每天早晨9点前会忙着接单给客户配货,大约到上午10点,才能有时间接受零售的销售业务。
“随着猪肉的价格上涨,鸡肉和猪肉的冻品现在涨价比较小。”周中国告诉记者,连带着火腿肠的价格也出现了上涨,涨幅在3%-5%之间,店里目前多种类型的冻品出现了缺货情况,比如猪里脊、五花肉串和纯肉烤肠。
据周中国介绍,店里今年的生意比去年还要好,每天的批发和零售销售额在1万元左右。“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零售的数量明显增多,占据总销售额的近30%。”相比以往的饭店拿货较多的现象,周中国表示,由于饭店数量的减少,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也让消费者购买鸡肉和猪肉冻产品的需求增大。
销售终端:
猪肉市场供应充足
“卖了一上午,半个白条都没卖完”
上午9时许,在军联农贸市场的二师兄肉品加工配送中心,朱颜鹏正在给一饭店的客户称猪肉。说起近期的猪肉价格,他也不停地感慨:从6月初开始,猪白条的进货价在17元左右,接着就慢慢地涨,隔一两天涨点,一直到现在的每斤猪白条的进货价达到了25元。“一个多月涨了将近8块钱。”朱颜鹏说,相比5月份时,腿肉的零售价格在19元左右,现在的价格确实比较高。
“最明显的是排骨,一个月涨了10块钱。”朱颜鹏告诉记者,5月份的排骨零售价在22元/斤,现在零售价格为32元/斤。夏天是排骨的销售旺季,而一头猪只有4条排骨,大约在20斤左右。
对于朱颜鹏来说,他们的摊点只销售猪白条,每个猪白条约有200多斤,目前的市场批发价为25元/斤,一个猪白条就得花费5000多元。“猪骨头和肘子零售价格是赔钱的。”朱颜鹏表示,现在整个白条的部位,只有五花肉是挣钱的,现在的零售价是30元/斤。
“以前每天能卖四五个猪白条,现在数量减少一半左右。”朱颜鹏高速记者,猪肉高价,并没有给猪肉销售商带来更多的利润。“整个猪肉供应链,除了养殖户挣钱,屠宰和销售环节都在赔钱。”朱颜鹏说,在卖肉的过程中,消费者也会挑挑拣拣的,对于某些肥肉,需要切除掉等,无形中也减少了利润空间。
随后,一名消费者走到摊前采购五花肉,看到一块五花肉的边缘有太多肥肉,就要求将那小块肥肉剔除。“你别小看这点肉,就得一块多。”朱颜鹏将这小块肥肉上称一称,显示1.45元。“一看那一堆,一天就得剔下100多块钱的肥肉。”朱颜鹏说道。
销售猪肉的摊主接敬龙告诉记者,从去年8月下旬,猪肉的价格来了个大逆转。之前猪肉批发价格还在13元/斤左右,到了去年下旬就窜到30元/斤了。可以说当时的生意很难做,百姓对于价格的上涨也很难接受。“每天的零售销量都会减少一大半。”回忆起去年的情形,接敬龙仍然无法忘记。
接敬龙当时的猪肉生意主要以批发为主,客户主要是饭店,如今也面临着饭店需求量减少的窘态。“生意做了这么多年,想要给老客户涨钱,他们也需要一个心理过程。”接敬龙告诉记者,现在也是在赔本做生意,就为了维护住老客户。
“现在猪肉高价位,每天的销售量也比以前减半。”接敬龙说,以前能卖5头猪白条,现在一天能卖2头就不错了。“现在情况,估计还得维持几个月。”接敬龙对于未来的猪肉价格行情走势,预计仍然会在高位运行。
接敬龙每天都会用查猪价小程序关注全国各地的屠宰场价格、仔猪价格、生猪出栏价格、白条肉价格和种猪价格。
在颜朋的猪肉摊点前采访时,记者了解到,不仅是猪白条的价格一路上涨,连带着猪肉的器官内脏价格也在飙升。“猪腰子40元/斤,猪大肠30元/斤,猪肝涨到16元/斤,猪蹄26元/斤……”颜朋跟记者算起了一笔账:去年这个时候,猪肝的价格每斤还不到10元,现在几乎涨了一倍。
其它猪肉摊点,记者看到了同样的情况。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销量几乎拦腰对半下降。“以前一上午就能卖掉一个猪白条,现在都到了中午了,连半个还没卖完。”摊主徐老板说,消费能力上不去,价格又太高,导致消费者购买的欲望降低,商家的日子不太好过。
以零售猪肉为主的摊主老魏告诉记者,以前一天能卖100多斤猪肉,现在忙活一天能卖四五十斤就不错了。“老百姓确实吃得少了。”老魏感叹道。
相关新闻:
兰山区三个“两手抓”
生猪稳产保供成效明显
去年以来,兰山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履职尽责,多措并举,实施三个“两手抓”,全面开展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全区生猪生产实现了稳定增长。截至6月底,全区生猪、母猪存栏分别增长至18.06万头、1.96万头,累计出栏11.53万头,与去年相比实现较大增长。全区农户恢复养猪积极性高,年底母猪、生猪存栏有望达到2万头、20万头,出栏25万头。
抓政策扶持,抓资金保障。国家、省市稳定生猪生产系列政策出台后,兰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先后制定了系列稳定生猪生产措施,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生猪养殖基地调研,明确要求各部门、镇街不折不扣地迅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认真抓好生猪生产,切实稳定市场供应;积极保障生猪养殖用地,简化手续办理,简政放权,由当地镇政府审批畜禽养殖用地。
争取落实政策,支持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为金锣集团、汇融肉制品有限公司申请贷款贴息3908.01万元;为生猪养殖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简化贷款手续,提供政策支持,累计发放养猪贷款1.6亿元;争取发改项目扶持资金250万元,用于养猪场改扩建;发放能繁母猪生产补助10万元。积极推行育肥猪、母猪政策性保险,保险保费达537万元。
抓龙头带动,抓自繁自养。针对土地资源紧缺状况,在企业推行“星星之火”模式,以金锣牧业生猪养殖为样板,从抓能繁母猪入手,加强公司带农户,实行能繁母猪放养,以200-500头为单元分散到场户饲养,有效降低养殖风险。指导其他大中型养猪场户采用该模式,提高养殖效益。目前,金锣集团已储备后备母猪7万余头,分散在全国各地,其中在临沂存养母猪4.1万头,存养育肥猪24.2万头。通过金锣、正邦、双胞胎等龙头企业带动,80%以上规模生猪育肥场已经复产。
大力推行自繁自养模式,积极引导有意向养殖场户建设新型圈舍,采用生物发酵垫料养猪,严格生产管理,总结养殖经验,示范带动全区养殖场户发展。仅汪沟镇、方城镇能繁母猪存栏30头以上养殖场户达到56个,完全实现了自繁自养模式,年出栏生猪可达10万头。方城镇晓东养猪场饲养母猪120头,今年已累计出栏生猪1000余头,效益十分可观。
抓技术服务,抓疫病防控。按照“一个企业,一名技术人员”的助企服务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成立畜牧兽医专家服务团,充分依托专家服务团队力量,围绕良种选育、粪污处理、生产设备、疫病防控开展技术培训,引进畜禽养殖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全面提升从业者整体素质水平。鼓励科技人员联系企业开展技术推广、交流合作,把论文写在生产实践中,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科技人员联合企业申报科技成果。以科技作后盾,蓝澄湖家庭农场新建年出栏育肥猪2万头生态养殖示范场1处,振星家庭农场新建能繁母猪存栏500头示范场1处,汇融畜牧养殖有限公司新上能繁母猪2000头。
强化疫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堵防结合。加强屠宰企业非洲猪瘟防控能力建设,全区14家屠宰企业已全面建成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加强生猪贩运管理,对全区328名生猪贩运经纪人、325辆运输车辆进行严格管理。三是集中开展大清洗、大消毒活动,实行社会化统一集中消毒,为疫病防控创造了良好外部发展环境。
下一步,兰山区将立足实际,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狠抓各项工作措施和各级扶持政策落实,促进全区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