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南方地区历来是全国养鹅业的主产区和主销区,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群众经济收入的变化,也出现了制约鹅业发展的因素。
1.环境污染,矛盾日益突出。我国自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现代化的养殖已非小规模养殖产生的粪污多以肥料的形式吸收自行消化,为保护环境,规模化养鹅也面临环境评估和治理方面的高门槛进入的问题。
2.劳力短缺,工人工资上涨。据有关数据表明,全国2.7亿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以每年14%的速度上涨,而伴随“人口红利”的下降,有近50%的企业出现“招工难”,传统养殖业包括养鹅业的用工也不乐观。
3.养殖成本投入不断增大。饲料因素、环境因素、气候因素、物价因素、从业导向等问题,导致养鹅成本增大,挤压利润空间,进而影响从业者的积极性。
4.耕地减少养殖用地紧张。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土地锐减严重,一些地方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更加剧了养殖用地的紧张局面。
5.疫病暴发仍有潜在风险。南方地区因长期饲养水禽导致许多地方局部养殖场地周围病菌积淀严重,加之阴雨潮湿气候更加重了家禽发病的概率。近几年,国内暴发的禽类疫病,都是从南方地区开始扩散,而诸多不利因素难以在短时期改变或根除,故而发生疫病的风险依然存在。
6.逐利思维导致鹅业降温。南方的养鹅产业也经历了从副业——职业——专业——产业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从业项目收入远比养鹅业高。相比其他从业项目收效的多少、劳动强度、福利待遇、个人前途,养鹅业都不占优势,也成为了导致南方养鹅业降温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