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当大腕、风投不约而同地在农业及食品领域采取行动的时候,预示着什么?
柳传志倾情农业的解释是:看到了一个潜力无限、财富巨大的庞大产业,一个继互联网之后的“新兴产业”。
大腕们为什么纷纷看好农业
传统论调理由有四:
1、中国农业正迎来产业升级的历史阶段;
2、厨房餐桌食品品牌革命已经来临;
3、中国现代农业的竞争刚刚开始;
4、农业领域的资源、人才和管理渐趋成熟。
大佬们投资农业真如上述分析吗
随着中国农业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且我国消费市场的购买能力日趋增长,而食品安全又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农业领域的确出现了有诸多科技含量、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好项目和投资机会。正因如此,新农业已成为我国近年来最受资本关注和追逐的投资领域。大资本如此,民间小规模资本、个人投资也都跟着大佬们追逐农业热。
农业是国民经济根本,是所有其它产业的基础。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农业产业的特点是:
一是多数农业项目靠天吃饭。农业产业受制于地理、气候影响;
二是农业项目受规模影响较大。规模小难以形成产业气候;但要规模化发展,又难以像工业产业那样一旦形成标准化后即可快速的复制已实现迅速的规模化发展;
三是投资周期长,回报慢。农业投资产品生产短则几月、长则几年,而市场需求、价格瞬息万变。
四是科技含量不高;
五是附加值不高。
大佬们同样认识到了农业产业的这些“先天性缺陷”。那么,如何扬长避短,在尽可能低风险的情况下寻找相对高回报的项目呢?
分析的结果是:投资农业项目最好是“找两头,弃中间”。“两头”是种子业和加工业,种子业有技术含量,可以发展为产业化;加工业容易做品牌,价格波动小,不受天气影响。而“中间”就是种殖养殖业,高度分散,靠天吃饭,附加值低,缺少竞争力。从利润率上看,“两头”的种子业和加工业较高,而“中间”的种植业、养殖业利润则相对较低。
这样分析就不难理解近年来国外资本追逐我国农业投资热的两个例子:
高盛进军中国养猪业
高盛并非仅仅因为“养猪”了,其真实目的是为了控制肉类加工的上下游。高盛拥有中国肉食品加工业两大巨头——双汇和雨润的股份,对其下游企业的养猪场进行大收购,实际上是为了强化对产业链的控制,从而达到控制渠道和品牌的目的,当然有时也能达到控制价格和利润的目的。
黑石进军蔬菜业
黑石也并非是为了单纯地进入蔬菜种植这个行业,其真实目的是为了进入批发蔬菜的物流网络行业。黑石带领6亿美元投进的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是中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营利模式是靠收取蔬菜批发的交易佣金,另外配套增值项目,如酒店、汽修、制冰等。显然,寿光今后的目标就是瞄准上市。黑石Pre-IPO项目的投资目的很简单,就是上市退出。
高盛“养猪”并非真正“养猪”;黑石“种菜”也非真正“种菜”。其瞄准的是养猪、种菜以外更高附加值的加工业、物流业。如今,一些新型的农业公司上市脚步也在加快,大佬们欲通过上市、资本运作来实现投资回报的用意不言而喻。
因此,如果你还在计算1斤赚1元、100吨赚20万,存栏1000赚50万、存栏10万就能赚5000万的话,那么请您一定要冷静下来好好研究下农业产业的特性。大佬投资农业或另有所图,农业的钱不是这样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