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24小时服务热线:18633000595 丨 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河北畜牧服务网 - 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最专业的畜牧服务信息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河北畜牧服务网 > 行业资讯 > 综合信息 > 正文
杨汉春教授谈猪蓝耳病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猪易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12 【字体:

 蓝耳病仍然是猪场面临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给养猪生产带来很多麻烦,造成生产成绩下降,猪不好养。目前猪群带毒和亚临床感染普遍存在。不同猪群感染和发病的原因分别是:(1)在蓝耳病阳性猪场,母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2)哺乳仔猪主要经由母猪垂直传播,导致仔猪感染发病;(3)病毒可长时间在猪群循环,造成猪群感染和发病。

  1、为什么蓝耳病难以控制?

  蓝耳病难以控制主要和病毒的特性有关系。

  (1)变异快。(2)持续感染和垂直传播。(3)蓝耳病病毒可以导致免疫抑制,造成机体的抵抗力下降。(4)抗体依赖增强现象(ADE),即低水平的蓝耳病抗体不仅不能保护猪只,反而促进发病。(5)蓝耳病的中和抗体产生延迟。蓝耳病病毒的“聪明之处”是不诱导产生很高水平的中和抗体来消灭自己。(6)诱导炎症反应,导致机体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

  2、蓝耳病毒的毒株多样化严重

  当前,在中国猪场的蓝耳病仍以北美型毒株为主,近年发现有少量的欧洲型毒株出现。现在可以把猪场的蓝耳病按照以下进行分类:

  在猪场常常可以同时分离到多个蓝耳病毒的毒株,给疾病的控制带来很大的麻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1)猪场从不同来源引种;(2)高频率注射蓝耳病减毒活疫苗。蓝耳病不同毒株之间的重组是引起蓝耳病病毒变异的分子机制。

  3、现在蓝耳病控制中存在的误区。

  (1)不重视生物安全;

  (2)过分依赖疫苗;

  (3)缺乏蓝耳病感染状态的监测和评估。

  4、蓝耳病疫苗使用中的误区。

  OIE(国际动物卫生组织)对蓝耳病减毒活疫苗的评价:“疫苗免疫不能阻止蓝耳病感染,但可以降低野毒的传播和临床发病。此外,减毒活疫苗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并通过精液(公猪)和口腔分泌物传播给阴性猪。”

  目前中国有多家疫苗厂提供多个毒株的蓝耳病减毒活疫苗,猪场的蓝耳病疫苗免疫存在一些乱象和误区,具体表现为:(1)盲目、过度、长时间使用活疫苗;(2)蓝耳病疫苗的强制免疫、普遍免疫、高频度免疫;(3)同一个猪场使用两种不同毒株的活疫苗;(4)随意更换不同毒株的活疫苗。

  由于活疫苗的过度使用,导致蓝耳病的临床复杂性加剧,难以区分猪群发病是由于野毒感染所致,还是疫苗免疫所致。现在,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减毒活疫苗使用后的问题已经突显,许多猪场的蓝耳病已有“疫苗毒”所致,而非野毒感染。很多临床案例表明,滥用疫苗对猪场有害无益,而停用蓝耳病活疫苗后,猪群健康也随之得以改善。

  5、造成猪场蓝耳病不稳定的因素。

  (1)猪场存在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

  (2)猪场有多个毒株共存;

  (3)从场外引入新毒株,或场内出现新的毒株;

  (4)疫苗滥用。

  6、蓝耳病防制对策

  应以防控高致病性蓝耳病为重点,采取综合性的控制策略。

  (1)生物安全。

  (2)免疫管理。即考虑蓝耳病疫苗的使用策略:

  a)是否应该使用,或必须使用?b)使用何种疫苗?c)如何免疫?d)使用多长时间?

  (3)继发感染的药物控制。

  (4)蓝耳病感染状态的监测。

  a)蓝耳病阴性猪场;b)蓝耳病阳性稳定场;c)蓝耳病阳性不稳定场;d)蓝耳病疫情发生猪场。

  7、如何科学使用蓝耳病疫苗?

  (1)蓝耳病疫苗适用于蓝耳病阳性不稳定猪场或有蓝耳病疫情的猪场。

  (2)应选择安全性较好的疫苗,猪场应执行个性化的免疫程序。

  (3)一个猪场仅使用一种活疫苗,且建议只做“一次免疫”,即不要反复免疫。

  (4)猪群稳定后,应停止使用活疫苗。

  (5)后备猪可在配种前1-3月免疫一次。

  (6)经产且抗体阳性的母猪不免疫;猪蓝耳病阴性猪场、蓝耳病阳性稳定场,不应使用蓝耳病活疫苗。

  (7) 蓝耳病阴性猪场的控制策略。

  8、不同类型猪场的蓝耳病控制策略。

  (1)蓝耳病阴性猪场:

  a)不用疫苗;b)做好生物安全措施,严格防止蓝耳病的传入;c)引种严格监测和检疫,禁止引入蓝耳病阳性种猪(病原阳性、抗体阳性);d)定期对猪场进行监测,保持阴性状态。

  (2)蓝耳病阳性稳定猪场:指母猪蓝耳病呈阳性,但繁殖不受影响;生长群稳定。

  a)不用减毒活疫苗;b)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c)强化猪场的卫生消毒,减少病毒在猪场内部的传播;d)禁止引入阳性种猪,阴性后备猪及早在配种前与母猪混养和驯化。

  (3)蓝耳病阳性不稳定猪场:母猪群阳性,但繁殖不受影响;生长猪群感染且发病。

  a)强化猪场的卫生消毒,减少病毒在猪群的循环和传播。b)适当使用减毒活疫苗。c)控制感染猪群的继发性细菌性疫病。d)引进的阴性后备猪及早在配种前与母猪混养和驯化。e)猪群生产稳定后应停止蓝耳病活疫苗的使用。

  (4)蓝耳病疫情发生猪场:指母猪存在繁殖障碍(如流产、死胎),经实验室确诊为蓝耳病;高致病性蓝耳病可表现为发热等症状,低致病性蓝耳病可能无症状。生长猪群也表现临床症状(哺乳后期、保育猪、生长育肥猪)。

  a)使用减毒活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i.母猪:配种前一次免疫;ii.生长猪群:依据感染和发病状态(根据临床和实验室确诊),提前3-4周进行免疫,可间隔1个月免疫1-2次。

  b)控制发病猪群的继发性细菌感染。

  c)强化猪群的卫生消毒,减少病毒在猪群的循环和传播。

  d)病死猪、粪便、污染物无害化处理。

  e)引进的阴性后备猪及早在配种前与母猪混养和驯化。

  f) 猪群生产稳定后应停止蓝耳病活疫苗的免疫。

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河北畜牧服务网。      行业资讯录入:本站编辑    责任编辑:管理员
  • 上一篇行业资讯:

  • 下一篇行业资讯: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行业资讯

    河北畜牧服务网版权所有@2011-2016 冀ICP备12002456号
    联系电话:0311-67303882,67303883, 18633000595 传真:0311-67303883
    在线咨询QQ: 在线QQ业务咨询 在线业务咨询 信息员网群:225696333
    网站地址:石家庄市体育南大街维多利亚时代12号楼1单元201室(地图
    [本站声明] 本网站为服务河北省畜牧企业的公益性网站,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