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乔雪峰在日前召开的内蒙古农村牧区工作会议上获悉:从2013年至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6000万元,同时争取国家奶牛标准化建设专项资金每年1亿元以上,用于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重点支持荷斯坦奶牛存栏1万头以上的44个主产旗县的中小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规模化发展,力争使内蒙古1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奶牛存栏比重达80%以上。伊利、蒙牛等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到2015年自建和合资参股的奶源基地生鲜乳产量要达到加工能力的50%以上。
乳业是内蒙古的优势特色产业,乳业的发展对推动内蒙古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拉动地区就业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近几年内蒙古乳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此外,在目前的乳品产业链中,奶牛养殖户、生鲜乳收购站和乳品加工企业之间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再加上近两年牛肉价格上涨,而奶牛养殖成本持续上升等原因,不少奶农开始杀牛卖肉,客观上推动了“奶荒”的形成。据自治区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区荷斯坦奶牛存栏同比减少26.35万头,牛奶产量同比下降66万吨,平均日收奶量下降1800吨。
针对原奶供应不足的情况,为了保证乳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于去年11月出台了《内蒙古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实施方案》,12月27日召开奶源基地建设座谈会,会上,内蒙古农牧业厅、发改委与呼和浩特市等全区5盟市及伊利、蒙牛等6家乳品龙头企业签订《推进奶源基地建设联合协议书》,共同推进内蒙古乳业升级,保证奶源供应。根据协议,从2014年到2016年,内蒙古圣牧高科、呼伦贝尔农垦、奶联社、源升公司要分别筹建2000头到3000头奶牛牧场21座、500头到3000头奶牛牧场30座、家庭牧场130座和优质奶牛扩繁场3座、3000头到1万头奶牛牧场6座。
自治区政府还提出,要在加快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同时,实行牛奶收购交易参考价和政府指导价相结合的定价机制。推行联合定价机制,有利于保障乳产业链各方利益,更好地调动奶农的积极性。